史記
广告x

《史記》·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吳王濞〔一〕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二〕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劉仲為代王。而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棄國亡,閒行〔三〕走雒陽,自歸天子。天子為骨肉故,不忍致法,廢以為郃陽侯。〔四〕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并荊地,劫其國兵,西度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甀,〔五〕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六〕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七〕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八〕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九〕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

  〔一〕索隱案:澎濞字也,音披位反。

  〔二〕集解徐廣曰:「仲名喜。」

  〔三〕索隱謂獨行從他道逃走。閒音紀閑反。

  〔四〕索隱地理志馮翊縣名,在郃水之陽。音合。正義郃陽故城在同州河西縣南三十里。

  〔五〕索隱地名也。在蘄縣之西。會音古兌反。甀音錘。

  〔六〕索隱填音鎮。

  〔七〕集解徐廣曰:「十二年十月辛丑。」

  〔八〕索隱拊音撫。

  〔九〕集解徐廣曰:「漢元年至景帝三年反,五十有三年。」駰案:應劭曰「克期五十,占者所知。若秦始皇東巡以厭氣,後劉項起東南,疑當如此耳」。如淳曰「度其貯積足用為難,又吳楚世不賓服」。索隱案:應氏之意,以後五十年東南有亂,本是占氣者所說,高祖素聞此說,自以前難未弭,恐後災更生,故說此言,更以戒濞。如淳之說,亦合事理。

  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吳有豫章郡銅山,〔一〕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益)〔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二〕

  〔一〕集解韋昭曰:「今故鄣。」索隱案:鄣郡後改曰故鄣。或稱「豫章」為衍字也。正義括地志云:「秦兼天下,以為鄣郡,今湖州長城縣西南八十里故章城是也。」銅山,今宣州及潤州句容縣有,並屬章也。

  〔二〕集解如淳曰:「鑄錢煮鹽,收其利以足國用,故無賦於民。」正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