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2025锦囊
广告x

《史記》·史記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衛康叔〔一〕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一〕索隱康,畿內國名。宋忠曰:「康叔從康徙封衛,衛即殷墟定昌之地。畿內之康,不知所在。」

  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一〕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二〕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閒故商墟。〔三〕

  〔一〕索隱集猶和也。

  〔二〕索隱成周,洛陽。其時周公相成王,營洛邑,猶居西周鎬京。管、蔡欲搆難,先攻成周,於是周公東居洛邑,伐管、蔡。

  〔三〕索隱宋忠曰:「今定昌也。」

  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告以紂所以亡者以淫於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自此始。為梓材,〔一〕示君子可法則。故謂之康誥、酒誥、梓材以命之。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

  〔一〕正義若梓人為材,君子觀為法則也。梓,匠人也。

  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一〕以章有德。

  〔一〕集解左傳曰:「分康叔以大路、大旂、少帛、綪茷、旃旌、大呂。」賈逵曰:「大路,全路也。少帛,雜帛也。綪茷,大赤也。通帛為旃,析羽為旌。大呂,鍾名。」鄭眾曰:「綪茷,旆名也。」

  康叔卒,子康伯代立。〔一〕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广疌〉〔二〕伯立。〔三〕〈广疌〉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貞伯立。〔四〕貞伯卒,子頃侯立。

  〔一〕索隱系本康伯名髡。宋忠曰:「即王孫牟也,事周康王為大夫。」按:左傳所稱王孫牟父是也。牟髡聲相近,故不同耳。譙周古史考無康伯,而云子牟伯立,蓋以不宜父子俱謚康,故因其名云牟伯也。

  〔二〕集解史記音隱曰:「音捷。」

  〔三〕索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