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经籍考七十五

○集(总集各门总总集)

  《隋经籍志》曰:总集者,以建安之後,词赋转繁,词家之集,日以滋广。

  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采摘孔翠,芟翦繁芜,自诗赋以下,各为条贯,合而论之,谓之《流别》。是後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隋志》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计士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

  《唐志》:七十五家,九十九部,四百二十三卷(李淳风以下不著录七十八家,八百一十三卷)。

  《宋三朝志》:一百一十七部,四千一百八卷。  《宋两朝志》:二十九部,四百一十三卷。

  《宋四朝志》:六十二部,五百一十四卷。

  《宋中兴志》:二百九十三家,三百一十五部,六千五百卷。

  △右总集

  《宋三朝艺文志》:晋李光始著《翰林论》。梁刘勰又著《文心雕龙》,言文章体制。又锺嵘为《诗评》,其後述略例者多矣。至於扬扌?史法,著为类例者,亦各名家焉。前代志录,散在杂家或总集,然皆所未安。惟吴兢《西斋》有文史之别,今取其名而条次之。  《中兴艺文志》:文史者,讥评文人之得失也。《通志·叙论》评史,《韵语阳秋》评诗,《艺苑雌黄》则并子、史、集之误皆评之。

  《唐志》:四部,四家,一十八卷(刘子元以下皆不著录二十二家,三十三部,一百七十九卷)。

  《宋三朝志》:三十八部,一百二十五卷。

  《宋两朝志》:八部,五十九卷。

  《宋四朝志》:一十八部,一百四十卷。

  《宋忠兴志》:六十二家,六十五部,四百八十七卷。

  △右文史

  ◎李善注《文选》六十卷

  晁氏曰:梁昭明太子萧统纂。前有序,具述所以作之意,盖选汉迄梁诸家所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秀才文、表、上书、启、弹事、笺、记、书、移檄、难、对问、议论、序、颂、赞、符命、史论、连珠、铭、箴、诔、哀策、碑志、行状、吊祭文,类之为三十卷。窦常谓统著《文选》,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盖其人既往,而後其文克定。然则所录皆前人作也。唐李善集注,析为六十卷。善,高宗时为弘文学士,博学,经史百家,无不备览而无文,时人为之“书簏”。初为辑注,博引经史,释事而忘其义。书成上进,问其子邕,邕无言。善曰:“非邪?尔当正之。”於事邕更加以义释,解精於五臣。今释事加义者两存焉。苏子瞻尝读善注而嘉之,故近世复存。  东坡苏氏《答刘沔书》曰:“梁萧统《文选》,世以为工,以轼观之,拙於文而陋於识者莫统若也。宋玉赋《高唐》、《神女》其初略陈所梦之因,如子虚、亡是公相与问答,皆‘赋’矣,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李陵、苏武赠别长安,而诗有江汉之语,及陵与武书,辞句儇浅,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决非西汉文,而统不悟,刘子元独知之。”“识真者少,盖从古所病”也。

  ※《五臣注文选》三十卷

  晁氏曰:唐吕延祚集注。延祚以李善止引经史,不释述作意义,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注,延祚不与焉,复为三十卷。开元六年,延祚上之,名曰《五臣注》。

  陈氏曰:後人并李善元注合为一书,名《六臣注》,凡六十卷。东坡谓五臣乃俚儒之荒陋者,反不及善。如谢瞻诗“苛慝暴三殇”,引“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