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乐考十九
○俗部乐(女乐)
清乐者,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氏以来旧典。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备於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符永固平张氏,於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於内地。及隋平陈後获之。文帝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昔因永嘉流於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虽音逐时迁,而古制犹在,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以新定吕律,更造乐器。”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先遭梁、陈亡乱,而所存盖鲜。隋室以来,日益沦缺。隋开皇时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即《礼毕》也)。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其後牛宏请存な、铎、巾、拂等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汉魏以来,并施於宴飨(《な舞》,汉《巴渝舞》也。《铎舞》,傅元代魏辞云“振铎鸣金”,成公绥赋云“《な》、《铎舞》庭,八音并陈”是也。
拂舞,郎吴舞,《白符鸠》是也。《巾舞》者,《公莫舞》是也)。平陈後,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於《西凉》前奏之,帝曰:“其音声节奏及舞,悉宜依旧,惟舞人不须捉な、拂等。炀帝大业中,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成,大备於兹。
唐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乐工舞人无变者。《清商伎》者,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奏琵琶、卧箜篌、筑、筝、节鼓,皆一;笙、笛、箫、篪、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并习《巴渝舞》。《西凉伎》,有编钟、编磬,皆一;弹筝、ㄐ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篥、小?篥、笛、横笛、腰鼓、齐鼓、檐鼓,皆一;铜钹二,具一。白舞一人,方舞四人。《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篥、横笛、凤首箜篌、琵琶、五弦、贝,皆一;铜钹二。舞者二人。《高丽伎》,有弹筝、ㄐ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以蛇皮为槽,厚寸馀,有鳞甲,楸木为面,象牙为捍拨,画国王形。又有五弦、义觜笛、笙、葫芦笙、箫、小?篥、桃皮?篥腰鼓齐鼓、龟头鼓、铁板具、大?篥。 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箫、?篥、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皆一;铜钹二。舞者四人。设五方师子,高丈馀,饰以五方色。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安国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箫、?篥、正鼓、和鼓,铜钹,皆一;舞者二人;《疏勒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