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九
风宪总例
在京都察院、及十三道、在外按察司、俱称风宪衙门、以肃政飭法為职。见诸司职掌、及正统中所定宪纲、条例甚备、各以类分列。其通行难附者、载此
洪武二十六年定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
旨点差
正统四年定
凡都察院、并监察御史、按察司、纲纪所繫、其任非轻。行事之际、一应诸衙门官员人等、不许挟私沮坏。违者杖八十。若有干碍合问人数、敢无故占吝不发者、与犯人同罪
凡都察院官、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吏人等。不许於各衙门嘱託公事。违者比常人加三等。有赃者从重论
凡监察御史、行过文卷。从都察院磨勘。按察分司、行过文卷。听总司磨勘。如有迟错、即便举正。中间果有枉问事理、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问公事、有拟断不当者、都察院、按察总司、随即改正。当该吏典、罪之如律。仍将原问御史、及分司官、拟断不当事理、具奏得
旨、方许取问
凡告有司官吏人等取受、或出首赃私等事。直隶赴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赴按察司、并分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追问明白、依律施行。其应请
旨者、奏闻拏问。若军官有犯、在京从都察院、在外从巡按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密切奏请施行。其各都司、及卫所首领官、有犯。即便拏问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闻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随即举闻。若奸贪废事、蠹政害民者、即便拏问。其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拏、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有赃、从重论
凡
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等事。并听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隐。若建言创行事理。必须公同评议。互相可否、务在得宜。方许实封陈奏
凡按察司官、断理不公不法等事、果有冤枉者、许赴巡按监察御史处声冤。监察御史枉问、许赴通政司递状、送都察院伸理。都察院不与理断、或枉问者、许击登闻鼓陈诉
凡都察院、及按察司吏典、须於考退生员、与应取吏员、相参补用。不许用曾犯奸贪罪名之人
凡都察院合用笔墨心红、具奏札付京府。按察司合用笔墨心红纸札、行移附郭府分。监察御史、按察分司、巡歷去处、合用纸笔硃墨灯油柴炭、行移所在有司。并支给官钞、收买应用。具实销算
大明会典 督抚
督抚建置
国初、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抚各处地方。事毕復
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又文移往来、亦多窒碍。定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管粮餉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飭边备、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总理河道等项。皆因事特设。今具列焉。其边境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永乐间、设漕运武臣。至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
特命都御史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因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成化八年、分巡抚、总漕、各设一员。九年、復旧。正德十三年、又各设。十六年、復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御史。四十年、会议归併、改总督漕运、兼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餉一员。先年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嘉靖二十九年、以虏患、始改為总督蓟州保定辽东军务。镇巡以下、悉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