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五十七
皂隶
国初皂隶、取刑部笞杖囚人应役。后照人户差点、尚是正身应当。后復令不愿当者、解柴薪银两。凡僉徵有程。拨补有额。又有减免裁革之令。具载於后
凡额数。洪武初、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五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二人。八品九品一人。中书省御史臺公使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寧二县各十人。其武官随从人。指挥使至僉事各四人。寻加二人。千户以下三人。百户以下二人。俱在正伍取用。三日一易。卫所直厅六人。守门二人守监四人。守库一人。俱选老军充役。一月一易
○宣德间、令给翰林院庶吉士每员皂隶一名
○正统间、定官员随从皂隶。文职一品一品十二名。三品十名。四品六名。五品六品四名。七品至九品二名。内翰林院编修、检讨、六科给事中、中书舍人、监察御史、俱近侍、各加一名知县係亲民正官、
钦与四名。国子监博士、助教、学正、学录二名。翰林院译字官一名。武职五府管事都督、锦衣卫管事指挥、镇抚司管事镇抚、俱照文武品级例。带俸都督各六名。锦衣卫带俸都指挥、指挥、各四名。
长陵卫指挥使并同知、各六名。僉事四名。则出
特恩。其文武衙门公使皂隶。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直堂皂隶各三十名。鸿臚寺、翰林院、直堂各十五名。宗人府、太常寺、国子监、直堂各十名。詹事府、左春坊、直堂各八名。右春坊直堂七名。司经局直堂六名。太僕寺、钦天监、太医院、直堂各六名。光禄寺、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
制誥敕房、係
内府衙门、各用看朝房皂隶四名。上林苑监、行人司、各直厅四名。六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各直厅四名。刑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大理寺左右二寺、係理刑衙门、各用把门二名。都察院经歷司、通政司经歷司、各直厅四名。户部、刑部、都察院照磨所、及各衙门司务厅、各直厅二名。通政使司有奏诉冤枉人等。户部山西清吏司、兵部职方武库二清吏司、俱有军囚人等、各用看监四名。宗人府经歷司、直厅二名。詹事府主簿厅、直厅一名。鸿臚寺司宾署、司仪署、主簿厅、太常寺博士厅、典簿厅、太僕寺主簿厅、各二名。钦天监主簿厅二名。看书五名。观星臺把门四名。国子监绳愆厅、直厅三名。典簿厅、直厅二名。刑部看监、一百三十九名。都察院看监、一百二十八名。五军都督府直堂各八名。府经歷司直厅各四名。锦衣卫直堂二十名。镇抚司直厅五名。看监三十二名。经歷司直厅四名。在外司府州县官员、随从皂隶、照京官品级僉拨。其公使皂隶弓兵、并看监禁子、各照原额僉点。布政司、按察司、直堂皂隶各三十名。把门各六名。各司经歷司、照磨所、直厅各四名。都司断事司、布政司理问所、各八名。把门各二名。各府直堂皂隶十六名。把门四名。各州直堂皂隶十二名。把门二名。各县直堂皂隶八名。把门二名。各府经歷司、照磨所、直厅各四名。各州吏目厅、各县典史厅、各二名
○弘治八年题准、锦衣卫乞陞带俸指挥等官、经年閒住、比与见任管事操练官员不同。除已往外。自弘治八年九月以后、但有此等新陞官员、俱暂拨与皂隶二名应役
○九年题准、
内府监生誊黄房屋五间、每年量拨空閒直堂皂隶四名、送武选司转送应役、一年满日、照例拨替、看守河下房屋
○十五年令、
郡王将军府、教授、典膳、每员皂隶一名。
郡王府教授典膳皂隶、民间僉拨二名。每名止许办柴薪银八两。将军下教授、係吏部除授、由学校出身者、仍与皂隶一名、许办柴薪价银一十二两。係本处军民舍餘出身者、不与
○又题准、各
王府典膳典乐引礼捨人等项官员、正途常选出身照旧外。但係遇例纳银补缺、照依将军下教授事例、止支本等俸银。不许僉与皂隶。其已徵者、附寄各该官库、作正支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