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广告x

《明史》·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都察院附總督巡撫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附左右春坊司經局 翰林院 國子監 衍聖公附五經博士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初設四人,後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檢校。[正九品,]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初設六人,後革五人。]各一人。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十人,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各七人,陝西、湖廣、山西各八人,雲南十一人。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巡撫,有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及經略、總理、贊理、巡視、撫治等員。[巡撫之名,起於懿文太子巡撫陝西。永樂十九年遣尚書蹇義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以後不拘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畢復命,即或停遣。初名巡撫,或名鎮守,後以鎮守侍郎與巡按御史不相統屬,文移窒礙,定為都御史。巡撫兼軍務者加提督,有總兵地方加贊理或參贊,所轄多、事重者加總督。他如整飭、撫治、巡治、總理等項,皆因事特設。其以尚書、侍郎任總督軍務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姦邪、小人搆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

  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後改科員。]在外巡按,[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軍,提督學校,[兩京各一人,萬曆末,南京增設一人。]巡鹽,[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茶馬,[陝西。]巡漕,巡關,[宣德四年設立鈔關御史,至正統十年始遣主事。]儹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各以其事專監察。而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弔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凡朝會糾儀,祭祀監禮。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有大政,集闕廷預議焉。蓋六部至重,然有專司,而都察院總憲綱,惟所見聞得糾察。諸御史糾劾,務明著實跡,開寫年月,毋虛文泛詆,訐拾細瑣。出按復命,都御史覆劾其稱職不稱職以聞。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贓從重論。

  十三道各協管兩京、直隸衙門;而都察院衙門分屬河南道,獨專諸內外考察。[浙江道協管中軍都督府,在京府軍左、金吾左、金吾右、金吾前、留守中、神策、應天、和陽、廣洋、武功中、武功後、茂陵十二衞,牧馬千戶所,及直隸廬州府,廬州、六安二衞。 江西道協管前軍都督府,在京府軍前、燕山左、龍江左、龍江右、龍驤、豹韜、天策、寬河八衞,及直隸淮安府,淮安、大河、邳州、九江、武清、龍門各衞。 福建道協管戶部,寶鈔提舉司,鈔紙、印鈔二局,承運、廣惠、廣積、廣盈、贓罰、甲乙丙丁戊字、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