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广告x

《明史》·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陶安錢用壬 詹同 朱升 崔亮牛諒 答祿與權 張籌 朱夢炎 劉仲質 陶凱 曾魯 任昂 李原名 樂韶鳳

  陶安,字主敬,當塗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於易。元至正初,舉江浙鄉試,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父老出迎。太祖召與語。安進曰:「海內鼎沸,豪傑並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弔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問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以習為太平知府。習字伯羽,年八十餘矣,卒於官。

  安從克集慶,進郎中。及聘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太祖問安:「四人者何如?」對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讓。黃州初下,思得重臣鎮之,無逾安者,遂命知黃州。寬租省徭,民以樂業。坐事謫知桐城,移知饒州。陳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諭以順逆,嬰城固守。援兵至,敗去。諸將欲盡戮民之從寇者,安不可。太祖賜詩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吳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為學士。時徵諸儒議禮,命安為總裁官。尋與李善長、劉基、周禎、滕毅、錢用壬等刪定律令。洪武元年命知制誥兼修國史。帝嘗御東閣,與安及章溢等論前代興亡本末。安言喪亂之源,由於驕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驕,處佚樂者易侈。驕則善言不入,而過不聞。侈則善道不立,而行不顧。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當。」又論學術。安曰:「道不明,邪說害之也。」帝曰:「邪說害道,猶美味之悅口,美色之眩目。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何從治?」安頓首曰:「陛下所言,可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