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广告x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廖永安 俞通海弟通源 淵 胡大海養子德濟 欒鳳 耿再成 張德勝汪興祖 趙德勝南昌康郎山兩廟忠臣附 桑世傑劉成 茅成楊國興 胡深 孫興祖 曹良臣周顯 常榮 張耀 濮英于光等

  廖永安,字彥敬,德慶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湖來歸。太祖親往收其軍,遂以舟師攻元中丞蠻子海牙於馬場河。元人駕樓船,不利進退,而永安輩操舟若飛,再戰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頃之,發江口。永安舉帆,請所向,命直指牛渚。西北風方驟,頃刻達岸。太祖急揮甲士鼓勇以登,采石鎮兵皆潰,遂乘勝取太平。授管軍總管。以舟師破海牙水柵,擒陳兆先,入集慶。擢建康翼統軍元帥。

  以舟師從取鎮江,克常州,擢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又以舟師同常遇春自銅陵趨池州,合攻,破其北門,執徐壽輝守將,遂克池州。偕俞通海拔江陰之石牌戍,降張士誠守將欒瑞,擢同知樞密院事。又以舟師破士誠兵於常熟之福山港,再破之通州之狼山,獲其戰艦以歸。遂從徐達復宜興,乘勝深入太湖。遇吳將呂珍,與戰,後軍不繼,舟膠淺,被執。永安長水戰,所至輒有功。士誠愛其才勇,欲降之。不可,為所囚。太祖壯永安不屈,遙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國公。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於吳。吳平,喪還,太祖迎祭於郊。

  洪武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諸功臣如永安及俞通海、張德勝、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桑世傑皆已前沒,猶未有諡號,乃下禮部定議。議曰:「有元失馭,四海糜沸。英傑之士,或起義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屬。真人奮興,不期自至,龍行而雲,虎嘯而風。若楚國公臣永安等,皆熊羆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堅沒陣,即罹變捐軀,義與忠俱,名耀天壤。陛下混一天下,追維舊勞,爵祿及子孫,烝嘗著祀典,易名定諡,於禮為宜。臣謹按諡法,以赴敵逢難,諡臣永安武閔;殺身克戎,諡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諡臣張德勝忠毅;勝敵致強,諡臣大海武莊;闢土斥境,武而不遂,諡臣再成武壯;折衝禦侮,壯而有力,諡臣趙德勝武桓。臣世傑,業封永義侯,與漢世祖封寇恂、景丹相類,當即以為諡。」詔曰:「可。」九年皆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已,又改封永安鄖國公。無子,授其從子昇為指揮僉事。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子三人,通海、通源、淵。元末,盜起汝、潁。廷玉父子與趙普勝、廖永安等結寨巢湖,有水軍千艘,數為廬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間道歸太祖。太祖方駐師和陽,謀渡江,無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贊我也。」親往撫其軍,而趙普勝叛去。元兵以樓船扼馬場河等口,瀕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會天大雨,水深丈餘,乃引舟出江,至和陽。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