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广告x

《明史》·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職官一  

  明官制,沿漢、唐之舊而損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而殿閣大學士祇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其糾劾則責之都察院,章奏則達之通政司,平反則參之大理寺,是亦漢九卿之遺意也。分大都督府為五,而征調隸於兵部。外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穀,其考核則聽於府部。是時吏、戶、兵三部之權為重。

  迨仁、宣朝,大學士以太子經師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內柄無大小,悉下大學士楊士奇等參可否。雖吏部蹇義、戶部夏原吉時召見,得預各部事,然希濶不敵士奇等親。自是,內閣權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長與執持是非,輒以敗。

  至世宗中葉,夏言、嚴嵩迭用事,遂赫然為真宰相,壓制六卿矣。然內閣之擬票,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於是朝廷之紀綱,賢士大夫之進退,悉顛倒於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

  初,領五都督府者,皆元勳宿將,軍制肅然。永樂間,設內監監其事,猶不敢縱。沿習數代,勳戚紈袴司軍紀,日以惰毀。既而內監添置益多,邊塞皆有巡視,四方大征伐皆有監軍,而疆事遂致大壞,明祚不可支矣。跡其興亡治亂之由,豈不在用人之得失哉!

  至於設官分職,體統相維,品式具備,詳列後簡。覽者可考而知也。

  宗人府 三公三孤 太子三師三少 內閣 吏部 戶部附總督倉場 禮部 兵部附協理京營戎政 刑部 工部附提督易州山廠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錄罪過。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為宗人府,並以親王領之。[秦王樉為令,晉王棡、燕王棣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楨為左、右宗人。]其後,以勳戚大臣攝府事,不備官,而所領亦盡移之禮部。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正五品。]典出納文移。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長太師,徐達太傅。[先是,常遇春已贈太保。]三孤無兼領者。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復設。[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復置三公、三少。]宣德三年敕太師、英國公張輔,少師、吏部尚書蹇義,少傅、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戶部尚書夏原吉,各輟所領,侍左右,咨訪政事。公孤之官,幾於專授。逮義、原吉卒,士奇還領閣務。自此以後,公、孤但虛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而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贈乃得之。嘉靖二年加楊廷和太傅,辭不受。其後文臣得加三公,惟張居正,萬曆九年加太傅,十年加太師。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太子賓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贊相禮儀,規誨過失。皆東宮大臣,無定員,無專授。洪武元年,太祖有事親征,慮太子監國,別設宮僚或生嫌隙,乃以朝臣兼宮職: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治書侍御史文原吉、范顯祖兼太子賓客。三年,禮部尚書陶凱請選人專任東宮官,罷兼領,庶於輔導有所責成。帝諭以江充之事可為明鑑,立法兼領,非無謂也。由是,東宮師傅,止為兼官、加官及贈官。惟永樂間,成祖幸北京,以姚廣孝專為太子少師,留輔太子。自是以後,終明世皆為虛銜,於太子輔導之職無與也。

  中極殿大學士,[舊名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舊名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曰制,曰冊文,曰諭,曰書,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下之達上,曰題,曰奏,曰表,曰講章,曰書狀,曰文冊,曰揭帖,曰制對,曰露布,曰譯,皆審署申覆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凡車駕郊祀、巡幸則扈從。御經筵,則知經筵或同知經筵事。東宮出閤講讀,則領其事,敍其官,而授之職業。冠婚,則充賓贊及納徵等使。修實錄、史志諸書,則充總裁官。春秋上丁釋奠先師,則攝行祭事。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進士題名,則大學士一人撰文,立石於太學。大典禮、大政事,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頒詔則捧授禮部。會敕則稽其由狀以請。宗室請名、請封,諸臣請諡,並擬上。以其授餐大內,常侍天子殿閣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內閣。

  先是,太祖承前制,設中書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命百官禮儀俱尚左,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從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參知政事,[從二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