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二百三十二
华亭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唐昌世兴公选辑
许清胤价夫参阅
许恭襄公边镇论(论)
许论
论
九边总论
宣府论
蓟州镇
宁夏镇
大同
辽东总论
榆林镇
甘肃镇
甘肃论
固原论
三边四镇图序
九边总论【九边总论】
据形势审要害究利病通权変几希明见万里之外
国家驱逐胡元。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尽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六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盛持安边大畧如此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专命文武大臣镇守提督之。又山西镇廵。统驭偏头三关陜西镇廵。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弘治间设总制于固原。联属陜西诸镇。嘉靖初设总督于偏头。联属山西诸镇。又设总督于蓟州。辽东不便内通恐联属为无益番重专制之权联属辽东镇戍益严密焉。然自大宁未弃。辽东宣府大同势相联属。自偏头关逾河跨西北大虏之警。守在东胜。河套之南。又有榆林实相犄角后弃大宁。移置都司于保定。而宣府辽东。势始分矣正统以来。有司又失守东胜。大虏仍得逾河。而偏头关迤西遂有河套之虞。因循既久。有司又不肯以时廵套。东胜之镇。并近内地。形势愈弱。于是所赖以卫 京师。防边虏者。不过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而已。夫四镇所领各堡亦有精壮。苟足其粮饷。守备等官。勤加廵哨。为之牵连援救。自足以各守地方。督率耕牧。从古备边之道也。因操习之弊宝生按伏之奸回咎则在抚臣不在将帅也今则抚臣假调操以自固。将帅假按伏以为奸。攻守无策。而偷惰相袭。文法太密。而巧避益多。斥堠不立。而勇敢未倡。功赏不明。而激劝每爽。地方屡失粮饷屡乏实此之故矣。今惟痛革其弊。积渐之余一时弊难尽革惟督率耕牧最为切务也坚壁固守。勤加廵哨为耕牧长计。而无狃近利乃可为也。其治蛮夷之道。则在率土著良民。得以自相守望。一或不支。为之联属附近地方策应之。如湖广之永靖。广西之狼兵。擅用征调便有单弱不均之病也置之不复征调。民足相死。兵不毒民。无贪功之文臣。无贪利之武将。则边鄙晏然矣。
宣府论【宣府】
宣府秦汉时上谷郡也上谷郡形势完固虽云易守第各城积聚无存则如之何所论权宜之术不可不亟也 国初常忠武王遇春破虏于漠北即元之上都设开平卫守之联络布置极其周密忠武乃今之北边良将也置八驿东则凉亭枕河赛峯黄厓四驿。接太宁古北口。西则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接独石。 太宗文皇帝三犂虏庭。皆自开平兴和万全出入尝曰灭此残虏。惟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