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
广告x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十八

华亭徐孚远闇公 宋征璧上木 陈子龙卧子 徐凤彩圣期选辑

  张安茂子美参阅

  杨石淙文集五(状 书 记 杂记)

  杨一清

  状

  论绥德卫迁改榆林城事宜状

  论绥德卫迁改榆林城事宜状【迁改榆林城】

  谨按绥德州、秦汉以来号称上郡。多遣重兵屯宿。名将拒守。宋时经略西夏。尤为要害。观赵所奏绥实形胜。宜增广边障。乃无穷之利。可见矣我 国朝酌古定制、开设州卫、统理军民、表里相参、犬牙相制、成规井、然万世无可议矣、今天下一家、华夷宾服、固无容虑、然陜西既舍受降。又撤东胜。延绥诸郡。遂与比虏为邻。加以河曲内地。弃为虏巢深山大沙。势顾在彼。绥德独以一面之险。遮千余里之冲。昔人谓之可守不可弃者此也。正统年间、虏数入寇西鄙靡宁、乃设榆林东西二路营堡、将绥德官兵调发沿边诸堡、分布操练、以备非常、寻又将户内夫丁、拔其壮徤者于边、与旧操官兵相兼肄习调用、成化以来边患益剧、 朝廷从守臣议、增置榆林卫、镇臣节钺诸臣、居中以临莅之、外控胡虏。内抚延绥。疆土开拓。藩篱益固。于是延绥之地。始免抢攘。势同腹里。然武备解严而卫制不废。非直以旧规未可率易更改。抑亦有思患预防之意焉。比因守臣建白、欲将绥德卫改就榆林、以便边务、事下兵部、移文陜西延绥两镇廵、佥议可否以 闻、巳而绥德之人复有论奏、极陈迁卫非便、欲仍旧贯、以安人心、兵部亦下其议、甲乙可否、莫知适从、窃惟事体、当较重轻、谋虑当审久近。事关重大。则匹夫之言。亦当博纳。虑在久远。则目前利害。不足深计。文襄是时为陜西提学顾非其职。不敢妄议然食禄兹藩。亲历其地。盖尝酌轻重之宜。审远近之虑。体之人情。揆诸事势。有不可迁者七。不必迁者二。何则。西安以北七百二十里而有延安。又四百三十里而有绥德。又二百六十里而有榆林。以千四百余里要害之地。中界两卫。巳不为赘。此二言足定纷纷之论初本设榆林以捍绥德今顾撤绥德以附榆林。不惟损外援内应之势。抑且蹈虚中实外之讥其不可一也。绥德前拥雕阴之岫。后绕大理之角。依山为城。阻沟为池。居高瞰卑。山谷迫隘。百夫据险。则铁骑千羣。不能飞度。榆林界在沙漠。土脉不坚。以战则绥德不如榆林之利以守则榆林不如绥德之险故榆林者绥德之藩篱也。绥德者榆林之根柢也脱黠酋劲虏、有如天顺成化年间、拥众深入、分抄边鄙、则绥德尤宜增兵防守、以壮声势、以固根本、以系人心、今边事稍缓。遂视为腹里。欲撤根抵以附藩篱。万一事变不测。榆林动摇。则延绥殆矣。南冲之势。仗谁阻遏。必有执其咎者。其不可二也。往年虏势猖獗。榆林以东。神木府谷山谷间皆可入寇。不必取道榆林。亦能径趋绥德。直捣环庆。设复有此。必仗绥德之兵。以遏其深入。榆林远在二百里外。安能舍彼顾此。其不可三也。绥德军民屯所。多在清涧延川地方。相离二百余里。刍粮输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