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八十三

华亭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李雯舒章选辑

  宋学璟友姚参阅

  席文襄公奏疏(疏) 方文襄公奏疏(疏)

  席文襄公奏疏(疏)

  席书

  疏

  南畿赈济疏

  议定大礼疏

  议覆立世室

  论光禄寺厨役

  南畿赈济疏【赈粥】

  今岁南畿旱涝相仍、民饥殊甚、巳经有司疏闻、此公为南枢贰时所上下廷议赈恤、第饥民甚多、钱谷绝少、恐难给济、须别等第、酌缓急、乃可、以地言之、江北庐凤淮扬滁和诸州府灾为甚。江南应天太平镇江次之。徽宁池安苏常又次之。此地有三等。难于一例处也。以户言之有绝爨枵腹。垂命旦夕者。有贫难巳甚。可营一食者。有秋禾全无。尚能举贷者。此民有三等。难于一槩施也。臣日夜筹划。今有司仓廪既虗。户部钱粮。又难遍给。考古荒政。可行于今者。唯作粥一法。不烦审户。不待防奸。至简至要。可以举行。而世俗咸谓不便。然林次崖谓作粥但可以济极贫有病之人而不可施之其它葢缘曾有举于一城。不知散布诸县。以致四远饥民。闻风并集。主者势不能给致民相聚而死遂谓此法难行。今总计南畿作粥。江南北可四十二州县。大都大县设粥十六所。中县减三之一。小县减十之五。诸所设粥处。约并日举。凡饥民来者。无论本县邻境。军民男女老幼口。多寡均粥给济。起今十一月半。抵麦熟止。计用米十六万石。用银十六万两。可活人二十余万取用有数。未致太糜。赈恤有等。不致虗费。简直而奸欺难作。平易而有司可举。时文襄巳奉旨往江北赈济疏上即命行之并谕江南廵抚一体施行此法一行。穷饿垂死之人。晨得而暮即起。其效甚速。其功甚大。扶颠起毙未有急于此者、窃谓此法非特宜于南畿。实可推于天下、因作为赈粥活命事宜、开列条款装演成帙以献、

  议定大礼疏【定大礼】

  三代之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自夏历汉、二千年未有立侄为皇子故事、汉成帝以私意立定陶王。始坏三代传统之礼。时文襄为宗伯主此议宋仁宗立濮王子。英宗即位。始终不肯称濮王为伯。今 皇上生于 孝宗崩后二年。乃不继 武宗大统。超越十有六年天下。上考 孝宗。天伦大义。固巳乖悖。又未尝立为皇子。与汉宋故事大不同。自古天下无大宗小宗亦无所生所后。礼经所载乃大夫之礼不可语于帝王且伯父子侄。皆天经地义。不可改易今以伯为父。以父为叔。伦理易常。是谓大变。夫得三代传统之义。远出汉唐继嗣之私者。莫若 祖训。今祖训曰、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则嗣位者实继统。非继嗣。伯自宜称皇伯考。父自宜称皇考。兄自宜称皇兄。胡可改也。今 皇上于 献帝 章圣。巳去本生二字。复下臣等议、臣书臣璁臣萼臣献夫、及文武诸臣、皆议曰世无二道、人无二本、孝宗皇帝本伯也、宜称曰 皇伯考、 昭圣皇太后、本伯母也、宜称曰 皇伯母、 献皇帝本父也、巳去本生、宜称曰 皇考 章圣皇太后、本母也、巳去本生、宜称曰 圣母、 武宗仍称皇兄 庄肃皇后宜加徽称曰 皇嫂、名义如此、允合天理之正、深即人心之安、尤愿 皇上仰遵 孝宗仁圣之德。厚待昭圣则礼正而情亦无阙念 昭圣拥翊之功。孝敬益隆。始终无间。此正名定分。父得为父。子得为子兄授位于弟、臣受位于君。大伦大纪。两有归矣。奉神主而别为祢室于至亲不废隆 尊号而不入 太庙。于正统无干尊尊亲亲。两不悖矣是则一遵 祖训、允合圣经、追复三代数千年未明之典礼、尽洗汉宋悖经违理之陋习。非圣人其孰能之

  议覆立世室【献皇世室】

  陛下自入继大统、首以 尊号主祀下廷臣议、雠订三年、更诏二次、议论未合、上下乖忤、昨岁始虗心平气、会疏上议以 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 恭穆献皇帝为皇考、 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 章圣皇太后为圣母、 武宗毅皇帝为皇兄、奉迎安陆 考主于大内。祀以 天子之礼大伦既正。大统以明。至于祀典。别奉祀于大内者。此议允恰后主入庙之议者非诸公本意也以 献皇帝。止生 皇上一人。家庙之祭。不可缺也。 太庙不敢议入者。以 献皇帝未为天子。大统之正。不可干也。彝伦叙、纪统明诚可以质鬼神而建天地矣、何渊也以小臣妄议而改正礼今渊乃私逞小智、妄为谀词、臣谨以其无稽之言、辨正一二、夫所为世室者。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一世自立一庙。与今同堂异室规制不同。成周庙祭。至懿王之世。文王当祧。孝王之世。则武王当祧。以文武并有功德。乃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武世室于三昭之上与始祖后稷之庙皆百世不迁。此之谓世室。我国家太祖始建四庙。 德祖居北。 熙 懿 仁三祖各以昭穆东西相向后又援汉明故事。汉明帝也东都俭约改立庙制历代遵之改建同堂异室以从简便故我朝议祧。若如此议则是时尚祖德祖也当以 太祖拟文世室。 太宗拟武世室。今 恭穆献皇帝由藩王追称帝号。未为天子。未有庙号乃欲比之 太祖 太宗。立世室以祀 太庙。此其言之不经也。所谓禘祭者。古者祭始祖之所自出。以始祖配之。在周则帝喾是也。我朝列圣相承。迄于今日。推所自出之帝。 德祖以上。巳不知所自。渊之不学无术如此渊乃以 献皇帝为所自出。此又其言之不经一也。所谓祢庙者。先日诸臣多谓天下未有无祢之庙。故欲以 孝宗称祢考。逮数年论定。改称皇伯考。而以祢考归于 献皇帝。名义始正。今 观德殿者即系祢庙但不可列序于昭穆间何渊乃曰祢庙得所。而后名位相须。是本无祢。而必欲立一祢于昭穆之间。然后 太庙之名始称情也。又曰祢庙得正而后有光正统审如所言。则 皇上于 太庙中原无祢考将不得入奉 大统之宗祧乎此又其言之不经一也。昔医士刘惠上言、欲更 观德殿名、巳蒙 圣断发戍边卫、臣尝上大礼考议曰、假使桂蕚张璁谓 献帝可以入 太庙、非独诸臣欲诛之、臣先攘臂诛之、今渊欲以 御定殿名、改同文武世室、献皇帝旧在藩服、一旦与 祖宗在帝位者并列昭穆之间非独 献皇帝无以见 祖宗、 陛下由此亦得取议当时、遗讥后世、臣殊死以为不可、乞断自宸衷、正何渊之罪、而寝其议、使天下晓然、知 陛下议礼、乃畴咨在廷诸臣、而非俭人利口所能摇惑、则一代典礼、足以征信四方、昭训万世、

  论光禄寺厨役【光禄厨役】

  迩者光禄寺卿崔杰、以厨役缺人、移文原籍勾佥非便、欲拣选余丁千名、人给米四斗、及量收在京善庖者二三百名以充、巳奉俞旨、葢谓止费见役四百人之粮、可得千人也、臣窃以为不然、旧例真正入册。余丁听令在寺。随同父兄役办。候父兄有缺之日。随补食粮。全无在役久近限期。亦无给与粮赏事例。葢出所愿欲非强之也。今乃给之食。未是正粮之外。加米四千八百有奇。名为省费。实增费矣。且此辈原有定额。不可多收。如收善庖者滥充此事恐启冒滥之端恐顷年奉诏查革诈冒之徒夤缘复入随到随逃虗费粮赏。非所以明禁令而惩奸欺也宜遵旧额或各省有司亟勾佥缺役以补便

  方文襄公奏疏(疏)

  方献夫

  疏

  会议祝文

  条上合行礼

  朋党论

  灾异陈言

  会议祝文【太庙祝文】

  古者天子七庙庙各行礼、载籍巳远、祝词无考、惟文献通考、载唐开元礼玄宗时享宗庙祝词则献懿太代四庙、俱称庙号、高祖太宗以下、则称高曾祖考、及庙号、中宗则称皇考伯考、然亦各室行礼。而非合祭今不可扌处。我朝洪武间、 太庙祝文云、 高曾祖考四庙 太皇太后沿袭至今、臣等窃详 太皇虽指祖考。 太后虽指 祖妣。而文义未明。若嫌于独祭太皇后者。今奉 圣谕更定 太皇后之称、固巳明白、但 七庙犹是混称、如内阁所拟、历举 庙号当矣、然犹缺称考妣若必各庙称某 祖考妣。则 高曾之上无以为词。难以行久。今宜于首总称曰 皇祖考妣。然后自 德祖玄皇帝 玄皇后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而下。历举庙号。至于 孝宗敬皇帝则仍称 皇伯考。议入诏太庙祝词仍依洪武间旧文称皇伯考孝宗皇兄武宗皆依□ 武宗毅皇帝仍称 皇兄则烦简适中。经久可行矣。

  条上合行礼仪【悼灵祔庙】

  悼灵皇后、正位中宫礼宜祔享 太庙、但今 大庙内 九庙之制巳备、臣考唐宋故事后于太庙。未有本室则创别庙。故曲台礼有别庙皇后。祫禘于太庙之文。又礼记丧服小记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释之者曰亲者谓舅所生母也今 孝惠太皇太后。实 皇考献皇帝之生母。则 悼灵皇后。当祔于 奉慈殿 孝惠太皇太后之侧。臣谨上合行礼仪。

  朋党论【张桂之党】

  近者大学士张璁、尚书桂蕚去位、而科道等官、论劾其素所与者、咸指以为党、屡下吏部覆奏张桂去位不数日即召用而子余终身废弃矣臣按陆粲奏内二十人、岳伦奏内八人王化奏内二十一人六科会奏二十八人、十三道会奏三十三人、臣窃详奏内所指奸恶不容清议者固有而善类受诬者亦多一概目以为党绳之太过岂不至空人之国乎。且昔。年攻璁蕚者既以为党而去之今之附璁蕚者又以为党而去之缙绅之祸何时而巳是宜出自 圣断敕下吏部博稽公论甄别善恶、不问党与不党、惟考其为人。平日何如。果奸险有征。足以害事者去之其余迹涉疑似。无有显过者。悉令如旧供职。以安人心。则事无枉滥。而国体少全。但臣与璁蕚二臣、同为议礼之人、理宜引避请特命吏部左侍郎董玘等、会同九卿堂上官、从公核实奏请、

  灾异陈言【修省实政】

  臣闻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不易之理也、今君臣阙同游之乐宰辅少和衷之美。大臣乏休休有容之量。羣臣无济济相让之风。德化未洽。灾沴荐臻。咎实在此。消弭之术在 陛下和德于上、九卿百执事和衷于下、然后戒饬诸臣责成守令、省刑薄敛、赈穷恤孤、则德泽下流、而和气至矣、臣又闻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近者诏录议礼降谪之臣、人皆称德矣而充军为民如俞宽马明衡等、或流窜荒郊、或穷匿草野、其悔艾感悟、尤必有甚焉、宜一体收召以扩宥罪之仁、亦省灾消戾之一道也、又今郡县守令多不得人、葢由进士额少。势不得不用举贡充入途轻人玩自难称职今宜倍取进士五六百名百名以外悉置三甲。疏入上以多取进士其途犹狭议令举行三途并用以次铨注知县仍令吏部畧仿汉法着为令不由知县者。不得推台郎。不由郡守者。不得至侍郎列卿。庶可以休养齐甿。而导迎和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