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七十一
华亭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顾开雍伟南选辑
郁继垣选士参阅
舒翰林奏疏(奏疏) 杨用修文集(疏)
舒翰林奏疏(奏疏)
舒芬
奏疏
隆圣孝以答人心疏
车服疏
留驾疏
乞命妇朝贺疏
隆圣孝以答人心疏【谏止北狩】
臣闻帝王之行、莫大于孝、而其事莫大于送终、故仲尼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言天子之道、惟孝足以答人心也、孟轲曰、事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则 陛下之欲圣孝。岂有大于今日之送终哉、方 慈圣康寿太皇太后之崩也中外臣民、皆以为 陛下向在宣府、称是家里、身闲心乐、欢喜自在、必不归也讵意 闻讣之日、奔走哭临、此 圣衷一念天理之发、可与为虞舜周武者、真出于常情测度之所不及也、臣虽哀号摧裂之际、窃喜 陛下英断、谓或曲从易月之 遗诏、必不能已于终丧之至情、是当三年之内。深居 九重。无复外出、移所以哀慕痛切于 大行太皇太后者。以朝夕问安侍膳于 慈寿皇太后也诚如是、则顺德应于天下、令名垂于后世、舜武之孝、可并称矣、前日之狩怀来居宣府、天下之人、方大疑之、今日必释然曰。 皇帝明圣。非无事而空行。必有故而暂出。不然何其至孝。与古帝王相似哉。荒缪淫嬉之谤。可以白于后世矣。昨者复闻传奉 圣旨。云 大行梓宫近于开隧。欲往山陵。自行亲视。臣窃疑 陛下此举。乃一念天理之未充。人欲复得以乘之也。葢天理人欲之几甚微、非讲习之素、未有不以人欲为天理者、何则、于礼或违、于法或乖、则事虽天理、亦人欲也、 陛下欲视山陵以伸追望之情、固天理也。但以法论之不知祖宗以来。有此故事乎。果有之亦当谋于公卿大臣而后往。如其无也。则是哀不中节而入于人欲矣。又欲于随侍一应人员。及摆路军士人马。都不必用。但少择随身轻骑径往。是 陛下不以一巳之哀痛。致臣民之悲号。亦天理也。但以礼论之。不知自古万乘之尊。非奔窜逃难。有此轻身者乎。不然则警跸侍卫之严。何用于宫闱之内也。此可见 陛下孝诚之未至、天理之未充、而人欲得以乘之也、 陛下不亟审察、则人欲之乘、无有穷极、臣恐一骑北奔之余。目中无山陵而有宣府。虽大行梓宫。有不遑恤者矣。 圣德刚明。必无此过。但人欲之攻天理。其执断有不可者焉。万一视陵之后。此心莫制而遂出关、则是惟 陛下荒缪淫嬉之谤。终不可以白于后世。群臣不肖之骂。天下亦不肯少贷。以为 陛下自疏绝之而善无与入也。备顾问者。人必骂之以肤浅而不能启沃。司谏诤者。人必骂之以缄默。而不能正救位。公卿者人必骂之以庸劣委靡。而不能辅导主持。夫使臣受骂于当时。 君受谤于后世 祖宗朝廷。有不羞耻。是皆一念之未充。人欲乘之之故也。且人欲之乘天理、其害岂止于是、将使三纲尽沦、九法尽斁、君子尽制于小人、中国尽入于夷狄而后已、臣受圣贤之训每觉一念天理人欲之萌、则战战兢兢、恐底于陨身灭性之祸、况 陛下受两间之托、寄万民之命、可以顷刻放肆、而不审察于斯邪伏愿 陛下由此奔丧一念之孝诚、充扩天理、遏绝人欲、深居 九重恭默思道、虽逾月释服之后、俨然茕茕在疚、如成王免丧朝庙之时、于宣府所贮之财。尽发之赈济本镇之贫乏。以偿其半年士马蹂践之苦。于边将之冐赏夤缘。怯懦致寇。以贻当宁之忧者。降诏切责。而戮尤骛下者数辈。以警其余于宣府所居之室。则毁之以绝游幸之念。于宣府所嬖之人。则诛之以销怨望之变。则所以遏绝人欲者有实事矣。脱 陛下以宣府之事。为山陵之后。终当一往。则是讳以为过而吝于改也其何以明理欲之分。而答天下之心哉。臣待罪史馆、掌记时事、与其记 陛下之过。以取直于后代。不若违 陛下之欲。以致敬于当时。故敢冐昧上陈优愿谋于老臣、询于良弼、听臣之言、不为此行、以判天理人欲之大分、则 圣学昭兹、天下服矣、
车服疏【严车服慎廵幸】
臣闻臣之事君也、陈善必有其几、救过必以其渐、向者仰见 圣孝之隆、敢昧死以天理人欲之际上陈者、诚见 陛下可与为周武大舜也、伏于前月十二日、见大丧发行、 陛下以孝诚痛切、违先朝故事、衰经送至山陵、伏念曰 圣明真见夫天理、故动合于道、如此也、及二十一日迎 孝真太皇太后神主 陛下悯群臣立泥淖中、又违先朝故事、特命曰、百官免行礼、窃伏念曰、丧易宁戚 圣明真见夫天理、故言合于道、如此也、故知为 天子者、能扩充天、理、则言动自合于道、而礼仪制度固其所矣、又何必故事之循乎、既乃驰一骡车从西长安门入。径至 奉天殿前。而使 孝贞太皇太后之主从之臣乃切痛 陛下讲学之功未至。故天理随发。人欲夺之。虽言动有合于道。不过天资之美也。不然则骡车乃粪坏蹈践之物岂可骤驰于阙庭。 孝贞作配茂陵于兹十一年。未闻有失德也果何谓而不得正其终。主从旁门而入邪。害道伤化。莫斯为甚。臣以 陛下必随悔之、明诏中、外、以示改过、而大臣以道自处者、亦必极言救过、以尉夫人望者矣、潜闻侧听、旬有余日、既不闻谏、而新进小臣、辄敢昧死言焉、 陛下因廵边至蓟州也。或逢山而猎。或遇水而渔。千乘万骑之所临县官廪饩多不能给。东奔西突之无定。武臣师律。有不敢加。六师扰攘。四民惊窜。小则夺人之鸡豚。大则掠人之妇女。有上于天和。下召民怨者。然事虽得于风声。迹多乖于耳目。虽欲上言。有不敢也。又况廵游搜猎。故帝王之所不废。自非流连荒亡。史册无言儿焉。陛下好渔、请以观鱼言之、文王在灵沼而于牣鱼跃诗则美之、隐公如棠观鱼者春秋则讥之、何也、葢文王循天理而与民偕乐、隐公则循人欲以快一已之乐也 陛下岂不知以天理从事而听臣之言哉、则是虽不敢言、亦若不必言也、今者迹既昭于见闻、事实干乎曲礼复容忍以成 陛下之过、岂人臣哉、臣不敢以远引、切见 祖宗大驾之制、有板轿、有步辇、有大凉辇、有大小马辇、有玉辂、有大辂、未闻有骡车也、葢骡车庶人所载乘者、 陛下损至尊之等威、而下列于庶人、未之尝闻也有邪媚之徒。为 陛下解曰。廵游半年以来。单车马疋。习以为常。而大辂衮冕实有所不便此臣所大惑也。今夫大人君子。必以冠冕佩玉为常。使之袒裼裸裎。则愧赧而不敢见人矣。走卒仆隶。必袒裼裸裎为常。使之冠冕佩玉。必拘滞束缚。不能拜舞周旋矣。孰谓八叶 天子、乃不便 大辂衮冕、而惟安于粪车亵服耶、自非溺于人欲、而失其羞恶之心、必不为也、又或以为治大法有不在此则孔子告颜渊以百王之大法、自正朔韶舞之外惟、曰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而已、自古圣贤严尊卑之分、定上下之制、岂有大于车服者哉、且 祖宗之制主必于午门。昨 孝真大皇太后之主以从 陛下之驾。入于旁门。使他日作史者。以春秋法书。之曰六月己丑车驾至自山陵。迎 孝贞纯皇后主。入长安门史官宜知此义则读者亦必以春秋公薨书地不书人之法求之则 孝贞不得正终之疑不解矣夫人之行、莫大于孝、莫大于送终、故孔子述孝经而以丧亲终焉、 陛下方隆圣孝。而致 大皇大后。负不得正终之冤。岂可以言孝哉。是以大庙祔主之夕。疾风迅雷甚雨。或者 太皇太后激怒于上天。冀 陛下悔过。以明其疑谤也。臣待罪史官。凡 陛下一动一言。敢不实录若攘夷之勇。郊天之诫。奔丧之孝。恤刑之仁。捄荒之惠。分封之恩。实所目击。他日固将大书以为美谈矣。渔猎之荒嬉。经筵之废弛。儒绅之疏远。耳目之壅蔽胤祚之不忧。亦所目击。他日虽为 陛下讳。而四方野史亦将记之。故古之圣君有其位必尽其道。战兢惕厉。不敢以位为乐也。树诽谤之木、设谏诤之官、捄过去非、远谗绝恶、唯恐一言一动、违于天理、流于人欲也、今 陛下溺于人欲、以乐天位、群臣复泄泄沓沓、无所主持、是以比者天灾地变、纷于奏章、盗民饿莩、徧于天下、其尤异者陵寝之上、雷震明楼、皆天示怒于 陛下也、君臣之间、曾恐惧而修省之乎、姑以一二言之、狎于蕃僧则自称大胜法王昵于边将则自称威武将军。羞膳打干。致上供有不足之惧。驰驱彻夜。致下人有不逊之言。凡此颠倒昏瞀之事。诚有不忍言者。谓非逆理可乎。臣昨者又闻车驾消息。将往延绥。以臣微贱。安能制 陛下之行哉。但恐复不谋于公卿。而不备乎法驾则等威有愧于 帝王。服御下同于士卒。其所感召。有大忧者也昔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十年、此其戎乎、其后晋果迁戎于伊川、彼贱丈夫也、犹足以观感况、以天下之 主、其所感召、可不慎哉、伏愿 陛下独断于中。博采于外。不复廵幸。乃悔过第一义也。苟溺于人欲而不能制延绥之行。亦必尊 祖宗廵狩之典。俨 帝王法度之仪。乃改过第二义也。臣惟知有怀必吐之为忠、而昧于未信而谏之为谤、惟 圣慈矜宥悯其心而察其心、则宗社幸甚、
留驾疏
臣等切见 大祀后、屡有南廵之 旨、今逾月矣、以为公卿台谏、必能劝止、乃者科道官等、犹以为言、而陛下此意未已也、夫古帝王所以廵狩者、协律度、同量衡、访逸老、问疾苦、黜陟幽明、式序在位、无非事者是以诸侯畏焉、百姓安焉、近日 陛下两廵西北、六师不摄、四民告病、哀号之声、上彻于天、传播四方、人心震动、是以今闻南廵、衢路之民、莫不逃窜、而有司方以迎奉为急、竭其才力、以供万一、群聚啸呼、为祸不细且 陛下之出。以镇国公名号。苟所至亲王地方。据勋臣之礼以待则 陛下将朝之乎亦受其朝乎。万一循名责实。求此悖谬之端。则左右宠幸之人。无死所矣。由此观之、则 陛下廵狩、非古圣帝明王之举而几于秦皇汉武之游、博浪柏谷之祸不可监哉事几着明、非特臣等数人知之、中外之人莫不知也、然大臣知之而不言、小臣言之而未尽、其志非恭顺也、葢以 陛下之志。不可挽矣。天下之事。不可为矣。又以 陛下大婚十有五年。而 圣嗣未育。危切至此真古大臣之风故凡一切危亡之迹。不欲为苦言以救。而听 陛下之自坏也。尚有痛哭泣血。不忍为 陛下言者。江右有 亲王之变。以此获罪阁中扙几死大臣怀冯道之心。以禄位为故物。以朝署为市廛。以 陛下为奕棋。以除革年间事为故事也特左右宠幸者。知术短浅。不能以此言告 陛下耳。使 陛下得闻此言。虽禁门之外。亦警跸而出。安肯轻亵而漫游哉。夫以 陛下雄才大畧前古无比、诛锄凶邪私爱莫牵、苟有良弼为 陛下责难陈善以扩充之、虽尧舜汤武不难为者、矧于 宗社、计治乱者哉、昔唐郇模乃贱丈夫、宋陈柬乃大学生犹不惜杀身狥国、况臣等俱法从之臣、且受 陛下国、士之遇者哉时伏阙连名者崔□汪应轸曹嘉王庆陈马汝骥也伏愿怜察臣等愚衷、降悔过之诏绝游幸之念日、亲经筵、修明治政、建立国本、戒饬庶官、以永太平之治、则 陛下真乐岂有过此、而复求之污漫之游哉、
乞命妇朝贺疏【命妇朝贺】
臣窃见本月十九日报、光禄寺为供应事、照得本年二月三十日、恭遇 昭圣慈寿皇太后圣旦节例、该钦赐文武百官寿面、欲照例备辨、奉 圣旨是窃意诸命夫筵宴于外。则诸命妇必朝贺于内。 陛下至孝外彰。 皇太后欢颜内动。真足以追想 武宗皇帝□诏、明文武断为天下得人、 皇大后慈闱之奉万万岁有此日也。本月二十六日、乃复见报二十五日、礼部官奉 圣旨、二月三十日、 昭圣慈寿皇大后圣旦节、佥妇免朝贺钦此、窃意礼以饬敬、仪以饬情、近者灾变之象、上下交见沟壑之民父子相食、 陛下于一节礼仪所以自待者。皆损抑之。固 圣心兢惕。畏天命而悲人穷也若夫 皇太后圣旦。乃 陛下爱日承欢之会。而诸命妇朝 贺。则又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亲也。亦遽传免。以事失轻重。恐敬以礼衰。情以仪薄矣使此事出于 皇太后 陛下亦未宜将顺使此意出于 陛下。 皇太后亦殊觉凄凉。此报一出。人心惊疑。夫以 皇太后承事 孝皇十有八载 母仪天下十有六年。奉 陛下 宗社大计。其情固欲亲之也。 陛下承继大统。与祖为体。观夫成王周公仪礼经文。与我 太祖高皇帝制服之意。则是 陛下于 皇太后虽欲疏之。有不能者矣。 大君。礼法之宗大臣。礼法之守也。以职在纪述不敢僣言。唯免命妇朝 贺一节。事体虽若非大。感应恐亦不小。若果为 皇太后之意。仍乞宣示 懿旨。以释群疑。若或为 陛下之意。伏乞别降 纶音。以彰至孝。臣诚愚昧、行且隐沦、然区区感激之私、未常不以尧舜之道望 陛下也、顾 天威严重。 圣旦期迫、不能尽所欲言耳、臣诚惶诚恐云云
杨用修文集(疏)
杨慎
疏
丁丑封事
丁丑封事
周修博雅直亮然集中经济之文绝少嘉靖六礼封事亦未之见也故仅存此篇
奏为请驾还宫事、近者车驾北出都门百里之外经日未还、臣等闻之、踯躅惊惕、皇皇无依、先期一日、道路相传、有此消息、莫究来历、不知虚实、臣等窃料 陛下圣明、必无此事、道路所言、或是虚传、故不敢辄以风闻上渎 天听、今者百官不奉朝夕、四门不纳敷奏、辅臣远追于郊、卿寺列次于门、居而不知其忽行。行而不知其所止。则是道路所传者非虚。而 圣心之欲为此行者。非一日矣。臣尝闻之、君人者无轻举。无妄动。非无事之游。故说兵而后出幄。称誉而后践墀。张幄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迾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若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则 必有意外之悔。今 皇天所付之中国在 陛下。 祖宗所传之神器在 陛下。 两宫之孝养在 陛下。臣民之覆庇在 陛下。柰之何其不重且慎也。枎以匹夫之微。适百里之外。尚且囊衣裘以御寒暑。佩弓刀以备盗贼。 陛下暴衣露葢。栉风沐雨。曾不顾惜。此臣等之所未解也。中外意向。 陛下非不知。台谏章疏陛下非不览。然而必欲坚为此行者。岂谓边境有山川之美。物产之饶。军容之盛田猎之乐乎。臣等谓此逆旅之观。非崇高之所事也。又岂谓胡虏侵犯我强场。寇掠我人畜。宜耀我威武。以饬我防守乎。臣等谓此将帅之责非警跸之所亲也。今舍崇高之极。而为逆旅之观。去警跸之严。而身将帅之责。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未之察乎。古之圣人举事。必谋于众。 陛下试集臣民于前。问之一人。则一人以为不可行矣。问之百人。则百人以为不可行矣。问之千人亿万人。则千人亿万人以为不可行矣。 陛下初谋此行。畿内连月大雨泞道。及车驾至止昌平。京城尽日大风扬尘。此非偶然。葢天心仁爱 陛下。欲留止其行也。人言纵不足听。 天意昭然。不可信乎况水潦灾伤正在当年。粮储军器。不如往日。万一侦骑乘虚。恶氛卒至。如去年白扬口之举。是以逸豫之众。临不测之地以无名之出。当猾虏之锋、其不可不预为之虑也审矣。鉴之往古。周穆王穷海远游。致有祁招之箴。汉武帝深夜微行。致有逆旅之辱。观之昭代。则土木之变近在巳已。未及百年也。当时尚赖中国之运。荷宗社之灵。用谋臣之策。空府库之财。竭边廪之积。仅克以济然其所损亦不少矣。稽之前事既如彼验之已巳又如此 陛下圣明其不可不深为之念也。审矣。臣等待罪史官、直书时事、以垂久远、其职分也、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与其令后世观之。以为今日之讥孰若今日止之。以扬后世之休乎。故不敢避鈇金戊。为陛下陈之。伏望 圣明俯从舆情、早还 宫阙、保泰山四维之安。垂史册千年之誉、实社稷无强之庆也岂惟臣等之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