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四十八
华亭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李雯舒章选辑
刘芳墨仙参阅
王肃敏公奏疏(疏)
王廷相
疏
为激变地方事
圣驾南巡思献愚忠疏
天变自陈疏
请辩冯恩罪状疏
修举团营事宜疏
为激变地方事【辽东军变】
查得激变良民律条、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由律议度之。必致反叛之状巳形。城池之陷巳确。而后罪至处斩今据所奏事情论之、众军拥赴都察院喊呌亏枉、不过欲巡抚控求免困苦而巳。使当时为吕经者善于应变。镇静不动。不致越墙而走。则军民越诉之常耳。惟其先自避匿。以故众军恐有不测。为累非小故拘禁于都司。遂致形迹可恶。则众军之罪也。原无杀人。原无放火。原无刼夺奸淫等状。安可谓之反叛。在众军既无反叛之迹。而刘尚德却参以激变之罪、异于情律。法两不相合矣。照此拟罪、岂不冤枉、但刘尚德攘其抚驭乖方为罪之首、固不可逃、又据所奏凡在辽阳总军操守门等官、并皆参其失职、至于军士虽无反叛重情、其拘制都御史、捆打都指挥擅出狱中罪人、擅收旭弓锁钥、亦当求其为首者十数人以正其罪。庶 朝廷纪纲。不致因而废坏。各边军士知警。不致因而效尤。此为正议。此为远谋。曾襄愍为巡按原奏如此似为失体或尔军情未靖不得不为解网之言以俟朝廷执法耳今乃不此之急。于各官之参。则大小不遗。于军士之罪。则曲为回护。且各官之所以得罪者。以军士狂悖之故也。今独参其官。而所以得罪者则舍之不言。是岂法理之正。称物之平乎。且如往年大同逆军。戕害主将。罪在不宥。抚臣仓皇无谋讨赦。此盖一时贪生惜命之计。犹有说也。此等语大有操纵欲便军士先见之以安其心今辽阳军士。既无反叛之恶必无至死之罪大之不过充军。小之不过徒杖。若索其为首之人。彼亦自然听服。岂敢不受法理固于抗上以自取大同逆军灭族之祸也哉柔懦之论。不足谋国。苟且之见。大失事会。唐人姑息。终成藩镇之强。职此故也。履霜坚。不可不戒。方今 圣人在上。天下全力贤智满朝。虎将无数。东举则东摧。西指则西摧。在唐宪宗时、方强藩镇。犹能勘吴元济之凶。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