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八十六
华亭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彭宾燕又选辑
杨澄清通侯参阅
霍文敏公文集二(疏)
霍韬
疏
禆治疏
议处黄河疏
为新建伯讼两广功实疏
哈密疏
天戒疏
禆治疏【法祖】
臣窃见魏相在汉、屡陈先朝故事、以禆时政、宣帝悉举行焉、汉治中兴、葢嗣世贤君。恒法式祖宗。辅世大臣。恒率由旧典。惟奸臣暗君乃阴坏成宪。且凡创业之君。其自立甚艰。故为虑甚远。其洞察物情甚熟。故立法甚精文敏练于本朝故事每以法祖磨拂当事惟其立法甚精故律下甚严惟其律下甚严故臣下多不便惟臣下多不便。故虽不敢显毁旧典。惟阴坏暗废。日消月磨。祖宗纪纲。遂荡焉无存。不幸奸臣浅智。当权用事。遂敢肆恣无忌。号于人曰。祖宗之法。草昧之初。权宜之智也。非治平之时。所宜用也。此言出而天下惑矣。真谓祖宗诚不足法矣。故凡暗废祖宗之法者。皆乱臣贼子之渠也。且汉高帝御戎马定天下凡五年。在位凡十二年。谓庶事草创犹可言也。自今观之。汉之嗣君。矢见模器局。率莫有过高帝者。则汉人轻议祖宗者。罪巳不可赦矣。矧我 太祖皇帝以二十余年勤劳。乃定天下。以三十余年御极。乃定治体。凡立法度。俱精思累年。所以为天下万世虑者。至周备矣。惟宣德正统以后。遂渐废坏。循至迩年。 太祖之法。所存者葢无几矣。今不复 太祖之法。可以致隆平者。臣未之闻也。故今有言 太祖之法难行者。非愚则奸。其迁延退托。不肯奉行者。即不忠之首也。 陛下欲知羣臣忠邪。默察此足以定之矣。 太祖旧章臣未得悉陈、以祖宗事参合时事此最得起敝要策谨录一二切于时政者、及近年行令有合 太祖者、为例以献、伏望 敕下该部、次第举行、仍查臣所未举者、以渐修复、即图治致理之大端也、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孟轲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臣待罪翰林、职司献纳、谨具本开坐赍奏以闻、
洪武二十七年令 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栽桑枣、每一里种二亩秧、每一百户内、共出人力挑运柴草、烧地、耕过再烧、耕烧三遍下种、待秧高三尺、然后分栽、每五尺阔一垄、每一百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种过数目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云南金齿充军、
臣谨按此令、今于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最宜举行。京城渠路。及边境地。宜多种柳树。可以作薪。以备易州山厂之缺。臣再按六朝南宋偏安江南。岁用仰给江南。不得巳也。今 神京北巩。以控舆服乃六军万姓。仰食江南。甚非策也。万一漕河路梗南土饥灾。则将安仰给乎。是故兴治北方水利。劝课北方农亩。栽种北方桑枣固本足用。先防不虞今日至急务。也。
永乐元年令、 命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之民、
臣谨按陕西山西北直隶边境。若提督廵抚都御史。能尽查各边总兵总镇指挥千百户名下私役军伴舍余。退回卫所。各安生理。以力农亩。复设法招聚游民游僧。百家为里。千家为堡。耕边境荒地。仍行此令以给农器。数年之后。边地可以尽辟而耕也。
宪纲、 一农桑乃生民衣食之源、仰本府州县行移提调官、常用心劝谕农民、趁时种植、仍将种过桑麻等项田亩、计料丝绵等项、分豁旧有新收数目开报
臣谨按此乃廵按御史急务也、今则徒为文具而巳。实心举行者。未见其人也。故今廵按御史。旌举行令。何曾称某守某令。兴过若干水利。劝课若干农桑。惟取其捷给捷步。善奔走阿谀者。即为贤能耳。廵按所以失职。民生所以寡遂也。乞 勑都察院举行。其在陕西山西河南北直隶。尤为至急。
洪武二十七年令 遣监生及人材、分诣天下、督吏民修治水利、
臣谨按 太祖时用人不拘一途。故监生人材。即可举用。而委以民事今则守令乃其职也修治水利宜专责守令。选用守令。尤宜专责吏部。近年添设水利劝农等官。则守令遂失职。官愈多。弊愈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