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六十九
华亭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何刚悫人选辑
唐允谐季尹参阅
王威宁文集(疏)
王越
疏
屯御疏
处置边务疏
平贺兰山后报捷疏
处置夷情复国土以继封爵疏
御寇方略疏
屯御疏【边镇屯守】
臣按绥德在秦时为上郡、历汉隋唐皆为边镇、宋初没于西夏、元平章孔兴据守、国朝洪武二年、定陕西、孔兴北遁、设绥德卫、屯兵数万守之、拨绥德卫千户刘宠屯治榆林、正统中、命都督王祯镇守延绥、始议筑榆林城、及沿边十八寨、移镇于彼、成化七年、置榆林卫、八年、都御史余子俊开广榆林城垣、增置三十六营堡、宁夏即古朔方地、历汉隋唐皆为郡县、宋赵元昊据之、称西夏、与延庆熙和分界、元置行省、国初弃其地、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立宁夏等五卫、后命将镇守、尝考之汉文帝时。匈奴寇上郡云中。诏将军周亚夫等。屯兵近地以备之。未尝穷兵远讨也。武帝时。又大人破塞外城。欲再举兵而海内虗耗。不可复举矣。故武帝末年深悔之。唐太宗时。突厥合十余万骑入寇。至渭水便桥之北。岂以太宗之英武。而素不能为之备哉。势有所不能也。其后突厥颉利政乱诸夷叛之。人民大饥。牛马多死。始遣李靖乘其隙而袭破之。以其降众杂处中国终唐之世内乱多而边患少非太宗一时之战功。能使其久远而不犯也。值虏运自衰耳。以今日陕西边备论之。国初因秦汉之旧。以绥德为边卫。东自葭州黄河。西至宁夏定边营七百余里。中间冈阜相连。有险可据。犹易为守。自移镇榆林绥德。官军移徙不常。在绥德者不及什一。自是延庆之民。困于远输。日益流徙。田多荒芜。户口减什之六七。而边备日益匮乏矣。虏贼大举。或繇榆林东双山堡等处入冠绥德。或由榆林西南定边营花马池等处入寇固原。形势具见榆林之兵其在东也则以无险而不能守其在西南也则以路远而不能援其在绥德安镇也则以兵寡而不能御则移镇榆林者。未见其为利也。惟东自定边营起。西至宁夏。东黄河岸横城堡止三百余里。中间皆平漫沙漠。无山溪之险故。虏贼大举。多由此入。故论者多欲此地增筑城堡。募兵以守。而未易成也。为今之计。宜量撤兵卒之半。复还绥德。使守险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