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卷六十五木钟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木钟学案(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修定)
木钟学案表
陈埴翁敏之
(父煜。)翁岩寿胡一桂
(晦翁、水心门车安行(从子)若水(别见《南湖学案》。)
人。)(从子)若绾(子)瑢
(延平、白水、籍(从孙)惟贤溪、屏山、郑氏
再传。)
(元城、龟山、谯董楷徐氏三传。)
(涑水、二程四赵复斋贾汉英严侣传。)
叶味道(子)釆
(晦翁门人。)缪主一
(延平、白水、籍王梦松余学古胡长孺陈刚溪、屏山再传。)
(祖岩起章瑶
(元城、龟山、谯父居仁。)洪涛
氏、武夷、豫章林温
三传。)陈善
(涑水、二程四李时可
传。)王清
谢晖
吴雄
李康
(别附)文诚
赵景纬(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王柏(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
章仕尧
彭庭坚
赵次诚
蒋允汶
史伯璇
(并朱学之余。)
徐宗实
黄淮
徐兴祖
张文选
谢梦生
(潜室、西山讲友。)
木钟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永嘉为朱子之学者,自叶文修公与潜室始。文修之书不可考,《木钟集》犹有存焉。自是而永嘉学者渐祧艮斋一派矣。述《木钟学案》。(梓材案:是卷本称《潜室学案》,谢山始易其称曰《木钟》。叶文修亦朱门高弟之在永嘉者,其派亦并入此卷。)
◆朱也门人(李、郑再传。)
通直陈潜室先生埴(父煜。)
陈埴,字器之,永嘉人,举进士。少师水心,后从文公学。其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朋友讲习,不可以无问也,问则不可以无复。今之不善问者,徒先其所难,后其所易,取其节目之坚,乃欲一斧而薪之;不少徐徐以待其自解,则匠石从旁而窃笑之矣。至其待人之问者,或小叩之而大鸣,或大叩之而小鸣,不待其再至而亟尽其余声,或余之未尽而恣其人之更端焉。然则是钟也,其必州鸠氏之所弃者乎」﹖故集其答门弟子之问者,名之曰《木钟集》。其四端说,即文公之答其所问者,而转以之答其弟子之问,盖能墨守师说者也。江、淮制使赵善湘建明道书院,辟先生为干官兼山长,从游者甚盛。后以通直郎致仕。所著有《禹贡辩》、《洪范解》、《王制章句》。学者称为潜室先生。先生之父煜,字民表,隐君子也。尝戒其子曰:「昔人患进士浮靡,议罢之。察孝廉,虽不果,然荐送必由州县,比乡举里选犹近也。今縻岁月,捐父母,弃室家,以争优校,可乎﹖得丧命也,若慎无然。」诸子守其教,必待乡贡,不上太学。(修。)
四端说
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万理,而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孔门未尝备言,至孟子而始备言之者,盖孔子时,性善之理素明,虽不详着其条,而说自具,至孟子时,异端起,往往以性为不善,孟子惧是理之不明,而思有以明之,苟但曰浑然全体,则恐为无星之称,无寸之尺,终不足以晓天下,于是别而言之,界为四破,而四端之说于是而立。盖四端之未发也,虽寂然不动,而其中自有条理,自有间架,不是儱侗都无一物,所以外边纔感,中间便应。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则仁之理便应,而恻隐之心于是乎形;如蹴尔呼尔之事感,则义之理便应,而羞恶之心于是乎形;如过庙过朝之事感,则礼之理便应,而恭敬之心于是乎形;如妍丑美恶之事感,则智之理便应,而是非之心于是乎形。盖由其中间众理浑具,各各分明,故外边所遇,随感而应,所以四端之发,各有面貌之不同。是以孟子析而为四,以示学者,使知浑然全体之中,而粲然有条,若此则性之善可知矣。然四端之未发也,所谓浑然全体,无声臭之可言,无形象之可见,何以知其粲然有条如此﹖盖是理之可验,乃依然就他发处验得。凡物必有本根,而后有枝叶,见其枝叶,则知有本根。性之理虽无形,而端的之发最可验。故由其恻隐,所以必知其有仁;由其羞恶,所以必知其有义;由其恭敬,所以必知其有礼;由其是非,所以必知其有智。使其本无是理于内,何以有是端于外﹖由其有是端于外,所以必知其有是理于内而不可诬也。故孟子言:「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是则孟子之言性善,盖亦其情而逆知之耳。仁义礼智既知得界限分晓,又须知四者之中,仁义是个对立底关键。盖仁仁也,而礼则仁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