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卷二十七和靖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和靖学案(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修定)
和靖学案表
尹焞吕和问李缯(子)季札(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材从子。)吕广问
(伊川门人。)吕本中(别为《紫微学案》。)
(安定、濂溪、涑吕稽中
水、百源再传。)吕坚中
吕弸中(子)大器
(子)大伦
(子)大猷
(子)大同(并见《紫微学案》。)
冯忠恕
祁宽
王时敏
刘芮(别见《元城学案》。)
徐度林宪
陆景端林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虞仲琳
高材(子)公亮(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高选
韩元吉(子)淲(别见《清江学案》。)
邢纯
程暐
蔡迨(子)武子
蔡仍
徐正夫
黄循圣
沈晦
□伯充
罗靖
罗竦
(并二吕讲友。)
滕恺
(节夫学侣。)
(私淑)高闶(别见《龟山学案》。)
苏(别见《吕范诸儒学案》。)
张绎
冯理(并见《刘李诸儒学案》。)
王苹(别为《震泽学案》。)
(并和靖讲友。)
和靖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和靖尹肃公于洛学最为晚出,而守其师说最醇。五峰以为程氏后起之龙象,东发以为不失其师传者,良非过矣。述《和靖学案》。(梓材案:是卷黄氏本有作《和靖学案语略》,今移于和靖传后。)
◆伊川门人(胡、邵再传。)
肃公尹和靖先生焞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祖源字子渐,与弟洙并有名,世为洛人。叔材亦以学行显,游于司马温公、邵康节之门。(梓材案:此下原有「温公入相,材以遗逸荐为学官,康节所谓洛中三贤之一也」二十三字,以已为材立传于《涑水学案》,节之)。先生既家世耆宿,少闻长者之教。年二十,为举子,因苏季明以见伊川。绍圣元年,发策有「元佑邪党」之问。先生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伊川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伊川曰:「子有母在。」先生归告其母陈,母曰:「吾知汝以善为养,不知汝以禄养。」伊川闻之曰:「贤哉母也!」大观元年,谏官范致虚攻其为程颐羽翼。靖康元年,五十五岁,种师道荐其学行可备讲说,召至京师,赐号和靖处士,放还。明年,金师陷洛,阖门被害。先生死复苏、转徙长安山谷中。刘豫僭号,以礼聘先生,不至,夜渡渭水,流离至蜀。张公浚宣抚川、陜,馆之。张公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此孟子至论。」先生曰:「不然,好善优于天下,乃为至尔。」盖规张公之自是也。绍兴五年,侍讲范公冲举先生自代,高宗谓侍臣曰:「昔召程颐,自布衣除崇政殿说书。焞可依例,令宣抚司津遣赴行在所。」先生累辞不得,设祭于伊川,乃上道。其辞有曰:「有补于时,则未也;不辱其门,则有之。」至九江,谏官陈公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