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卷十五伊川学案(上)
伊川学案(上)(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次定)
程颐伊川学案表(子)端中(孙)(别见《和靖学案》。)
(明道弟。)刘绚
(定安、濂溪李吁(并为《刘李诸儒学案》。)
门人。)吕希哲(别为《荥阳学案》。)
谢良佐(别为《上蔡学案》。)
杨时(别为《龟山学案》。)
游酢(别为《廌山学案》。)
吕大忠
吕大钧
吕大临(并为《吕范诸儒学案》。)
尹焞(别为《和靖学案》。)
郭忠孝(别为《兼山学案》。)
王苹(别为《震泽学案》。)
周行己
许景衡(并为《周许诸儒学案》。)
田述古(别见《安定学案》。)
邵伯温(别见《百源学案》。)
李朴(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范冲(别见《华阳学案》。)
苏■(别见《吕范诸儒学案》。)
杨国宝(别见《王张诸儒学案》。)
萧楚(别见《范许诸儒学案》。)
陈渊(别为《默堂学案》。)
罗从彦(别为《豫章学案》。)
杨迪(别见《龟山学案》。)
吕义山(别见《吕范诸儒学案》。)
(又二十九人见《刘李诸儒学案》。)
(又九人见《周许诸儒学案》。)
(私淑)胡安国(别为《武夷学案》。)
陈瓘
邹浩(并为《陈邹诸儒学案》。)
赵霄
张辉
蒋元中
蔡元康
潘安固(并见《周许诸儒学案》。)
刘子翚(别见《刘胡诸儒学案》。)
罗靖
罗竦(并见《和靖学案》。)
刘肃
张特立
李简
赵复(别见《鲁斋学案》。)
(并伊川续传。)
司马光(别为《涑水学案》。)
吕公着(别为《范吕诸儒学案》。)
韩维(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并伊川讲友。)
张载(别为《横渠学案》。)
朱长文(别见《泰山学案》。)
范祖禹(别为《华阳学案》。)
方元寀(孙)翥(别见《震泽学案》。)
(父峻。)(曾孙)耒(别见《刘胡诸儒学案》。)
(并伊川学侣。)(曾孙)壬
(曾孙)禾(并见《沧洲诸儒学案》。)
伊川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大程子早卒,向微小程子,则洛学之统且中衰矣!蕺山先生尝曰:「小程子大而未化,然发明有过于其兄者。」信域!述《伊川学案》。(梓材案:伊川先生为安定大弟子,谢山于《安定学案》《序录》已及之,而其于濂溪,亦不可谓非及门也。又案:谢山《学案札记》云:「小程子,学者初称广平先生。后居伊阳,始称伊川。」)
◆胡周门人
正公程伊川先生颐
程颐,字正叔,河南人,明道先生之弟也。年十八,上书阙下,劝仁宗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游太学,胡安定瑗试诸生以「颜子所好何学」,得先生论,大惊,延见,处以学职。同学吕原明希哲即以师礼事之。治平、熙宁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温公光、吕申公公着共疏上其行义,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赴阙,擢崇政殿说书。奏言:「辅养之道,不可不至。一日之中,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女之时少,则气质自然变化。今间日一讲,解释数行,为益既少,又自四月罢讲,直至中秋,不接儒臣,殆非古人旦夕承弼之意。」又言迩英阁迫隘,乞就崇正、延和殿讲读。给事中顾临以殿上讲读为不可,先生曰:「祖宗以来,并是殿上坐讲。仁宗始就迩英,而讲官立侍,盖从一时之便耳,非若临之意也。临之意,不过以尊君为说,而不知尊君之道。」先生在经筵,每当进讲,必宿斋豫戒,潜思存诚,冀以感动上意,而其为说,常于文义之外,反复推明,归之人主。一日,当讲「颜子不改其乐」章,门人或疑此章非有人君事也,将何以为说。及讲,既毕章句,入复言曰:「陋巷之士,仁义在躬,忘其贫贱。人主崇高,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移﹖且颜子,王佐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之蠹也,而富于周公。鲁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监乎!」闻者叹服。先生容貌庄严,于上前不少假借。时文潞公彦博以太师平章重事,侍立终日不懈,上虽谕以少休,不去也。或谓之曰:「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辅导,亦不敢不自重也。」上在宫中漱水避蚁,先生闻之,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先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一日讲罢未退,上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讲书有「容」字,哲宗藩邸嫌名,中人以黄绫覆之。讲毕,进言曰:「人主之势,不患不尊,患臣下尊之过甚而骄心生尔。此皆近习养成之,不可以不戒。请自今旧名、嫌名皆勿复避。」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先生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先生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当因事用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吕申公、范尧夫入侍经筵,闻先生讲说,退而叹曰:「真侍讲也!」士人归其门者甚盛,而先生亦以天下自任,议论贬,无所顾避。方是时,苏子瞻轼在翰林,有重名,一时文士多归之。文士不乐拘检,迂先生所为,两家门下迭起标榜,遂分党为洛、蜀。会帝以疮疹不御以筵,先生曰:「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宰相始奏请问疾。由是大臣亦多不悦。谏议孔文仲因奏先生为五鬼之魁,当放还田里,遂出管句西京国子监。屡乞致仕,董敦逸以为怨望,去官。绍圣间党论,削籍,窜涪州。徽宗即位,移峡州,复其官。崇宁二年,范致虚言程颐以邪说诐行惑乱众听,而尹焞、张绎为之羽翼,事下河南府体究,尽逐学徒,复隶党籍。四方学者犹相从不舍,先生曰:「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门也。」五年,复宣义郎,致仕,大观元年九月庚午,卒于家,年七十五。疾革,门人进曰:「先生平日所学,正今日要用。」先生曰:「道着用,便不是。」先生为学,本于至诚,其见于言动事为之间,疏通简易,不为矫异。或说匍匐以吊丧,诵《孝经》以追荐,此出谤者之口,尹和靖辩之明矣。衣虽布素,冠襟必整。食虽简俭,蔬饭必洁。致养其父,细事必亲。赡给内外亲党八十余口,其接学者以严毅。尝瞑目静坐,游定夫、杨龟山立侍不敢去。久之,乃顾曰:「日暮矣!姑就舍。」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明道尝谓曰:「异日能使人尊严师道者,吾弟也。若接引后学,随人才而成就之,则予不得让焉!」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公。淳佑元年,封伊川伯,从祀孔子庙庭。明称「先儒程子。」(云濠案:先生着有《易传》四卷,《宋志》作九卷。)
语录
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一日之运即一岁之运。
天地之化,既是两物,必动已不齐。譬之两扇磨行,便其齿齐,不得齿齐。既动,则物之出者何可得齐﹖从此参差万变,巧历不能穷也。
杨开沅谨案:此即天地之气有过不及,而人性之所谓「相近」亦因之。若动而齐,则无过不及,便是有心,有心则有为,有为则有己,而人性亦不必云「相近」矣。
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之变甚渐。
杨开沅谨案:此则天地之中气所以万古不易其大常,而人性之所以善也。
天地之化,虽廓然无穷,然而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