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卷九十一静修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静修学案表
刘因乌冲
(砚郧城门人。)郝庸
(江汉别传。)李道恒
刘君举
李天箎
林起宗
杜萧
(私淑)安熙(弟)煦
李士兴
苏天爵
杨俊民
滕安上王文渊(子)复(孙)秉钧
(静修讲友。)(孙)秉彝
(子)构
静修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静修先生亦出江汉之传,又别为一派。蕺山先生尝曰:「静修颇近乎康节。」述《静修学案》。(梓材案:《静修传》,梨洲本附《北方学案》,谢山《序录》始别为《静修学案》。)江汉别传
文靖刘静修先生因
刘因,字梦吉,雄州容城人。初从国子司业砚弥坚视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后于赵江汉复得周、程、张、邵、朱、吕之书,始曰:「我固谓当有是也。」至元十九年,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教近侍子弟。未几,以母疾辞归。二十八年,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召,固辞不就。帝曰:「古所谓不召之臣者,其斯人之徒与!」三十年卒,年四十五。赠翰林学士、资德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学者称为静修先生。
百家谨案:有元之学者,鲁斋、静修、草庐三人耳。草庐后,至鲁斋、静修,盖元之所藉以立国者也。二子之中,鲁斋之功甚大,数十年彬彬号称名卿材大夫者,皆其门人,于是国人始知有圣贤之学。静修享年不永,所及不远,然是时虞邵庵之论曰:「文正没,后之随声附影者,谓修辞申义为玩物而苟且于文章,谓辨疑答问为躐等而姑困其师长,谓无所猷为为涵养德性,谓深中厚貌为变化气质,外以聋瞽天下之耳目,内以蛊晦学者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