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卷四十一衡麓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衡麓学案(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补定)
衡麓学案表
胡寅(子)大原(别见《五峰学案》)
(文定长子。)(从子)大正
(龟山、荆门门毛以谟
人。)刘荀
(二程、朱氏、靳氏再传。)
(安定、泰山、濂溪三传。)
胡宁(别见《武夷学案》。)
胡宏(别为《五峰学案》。)
梁观国
(并衡麓学侣。)
江琦
胡襄
韩璜(并见《武夷学案》。)
刘衡(别见《百源学案》。)
张祁(子)孝祥
(并衡麓讲友。)
赵鼎(别为《赵张诸儒学案》。)
(衡麓同调)
高登林宗臣陈淳(别为《北溪学案》。)
陈元中
(并梁氏讲友)
衡麓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武夷诸子,致堂、五峰最着,而其学又分为二。五峰不满其兄之学,故致堂之传不广。然当洛学陷入异端之日,致堂独皭然不染,亦已贤哉,故朱子亦多取焉。述《衡麓学案》。(梓材案:《衡麓学案》,洲本附武夷卷中,谢山初别为《致堂学案》,后定《序录》,又易其称。又案:衡麓为武夷诸子,称以门人则不类,故标之曰「家学」。五峰放此。)
◆武夷家学(二程再传。)
文忠胡致堂先生寅
胡寅,字明仲,崇安人,文定之弟子也。(云濠案:陈直斋云:「明仲,文定长子也。本其兄子。」)将生,母以多男不欲举,文定夫人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先生尽刻为人形。文定曰:「当有以移其心。」别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年余,悉成诵。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荐授秘书省校书郎。时龟山为祭酒,禀学焉。迁司门员外郎。张邦昌僭位,弃官归。建炎三年,擢起居郎,言高宗当纠合义师,北向迎请,不宜遽践大位,遂奉祠。绍兴二年,起知永州。四年,复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时议遣使入云中,先生疏言:「女真惊动陵寝,残毁宗庙,劫质二圣,吾国之大雠也。误国之臣遣使求和,苟延岁月,九年于兹,其效何如﹖幸陛下灼见邪言,渐图恢复,然后二圣之怨可平,陛下人子之职举矣。」高宗嘉纳,召至都堂谕旨。既张忠献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言,因乞郡就养,出知邵、严、永三州。徽宗讣至,故事以日易月,先生上疏言:「礼,雠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服丧三年,墨衰临戎。」除礼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父丧除,起徽猷阁直学士。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桧既忌先生,虽告老犹愤之,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二十七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忠。先生志节豪迈,初擢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之,不许。文定素与秦桧善,及桧擅国,先生绝之,故为所恶。在谪所,随行无文字,先生以所记忆者着《读史管见》。平生所著,有《论语详说》及诗文《斐然集》。学者称致堂先生。
崇正辩
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此墨之弊也。
墨氏之弊,固如此矣;释氏之弊,岂不甚于此乎﹖弃父母出家而不顾,见蝼蚁蚊蚋则哀矜之,谓之别亲疏,可乎﹖不别亲疏,故不辨贤否。今有圣贤之人,坐致太平而不喜佛,则释子必不誉也。小人亡国败家,建寺宇,崇塔庙,厚给其田,广度其众,则释氏必以为宿植家根,亲受佛记者也。试用此观之,其情见矣。
《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扫如来塔,命终生意乐天。」又云:「修治故塔,命终生白身天,与诸天女,五欲自娱。」《菩萨行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