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太祖本纪
- 《元史》简介
- 太祖本纪
- 太宗本纪
- 定宗本纪
- 宪宗本纪
- 世祖本纪
- 成宗本纪
- 英宗本纪
- 泰定帝本纪
- 明宗本纪
- 文宗本纪
- 宁宗本纪
- 顺帝本纪
-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
- 世祖后察必传
- 成宗后卜鲁罕传
- 文宗后卜答失里传
-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
- 顺帝后完者忽都传
- 睿宗传
- 裕宗传
- 显宗传
- 顺宗传
-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
- 顺宗后答己传
- 别里古台传
- 术赤传
- 秃剌传
- 牙忽都传
- 宽彻普化传
- 帖木儿不花传
- 孛秃传
- 忽怜传
- 阔里吉思传
- 木华黎传
- 孛鲁传
- 塔思、速浑察传
- 乃燕传(附硕德传)
- 霸突鲁传
- 脱脱传
- 博尔术传
- 玉昔帖木儿传
- 月赤察儿传
- 塔察儿传
- 察罕传
- 亦力撒合传
- 立智理威传
- 札八儿火者传
- 术赤台传
- 镇海传
- 肖乃台传
- 吾也而传
- 曷思麦里传
- 速不台传
- 兀良合台传
- 按竺迩传
- 畏答儿、博罗欢传
-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
-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
- 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
- 按扎儿传
- 雪不台传
- 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
- 撒吉思卜华传
- 昔儿吉思传
- 阔阔不花传
- 拜延八都鲁传
- 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
- 赵阿哥潘传
- 纯只海传
- 苫彻拔都儿传
- 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
- 重喜传
- 忽剌出传
- 月里麻思传
- 察罕传
- 塔本传(附阿里乞失帖木儿等传)
-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
- 塔塔统阿传
- 岳瞞帖穆尔传
- 李桢传
- 速哥传
- 忙哥撒儿传
- 孟速思传
- 赛典赤赡思丁传
- 纳速剌丁传
- 忽辛传
- 布鲁海牙传
-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 铁哥传
- 安童传
- 廉希宪传
- 伯颜传
- 阿术传
- 阿里海牙传
- 相威传
- 土土哈传
- 床兀儿传
- 来阿八赤传
-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 阿剌罕传
- 阿塔海传
- 唆都传
- 百家奴传
- 李恒传
- 彻里传
- 不忽木传
- 完泽传
-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 速哥传
- 囊加歹传
- 忙兀台传
- 奥鲁赤传
- 完者都传
- 伯帖木儿传
- 怀都传
- 亦黑迷失传
- 拜降传
- 玉哇失传
- 昂吉儿传
- 哈剌觞传
- 沙全传
- 帖木儿不花传
- 撒吉思传
- 月合乃传
- 昔班传
- 爱薛传
- 唐仁祖传
- 朵儿赤传
- 和尚传(附千奴传)
- 刘容传
- 迦鲁纳答思传
- 斡罗思传
- 也先不花传
- 塔出传
- 明安传
- 哈剌哈孙传
- 阿沙不花传
- 拜住传
- 察罕传
- 阿礼海牙传
- 奕赫抵雅尔丁传
- 脱烈海牙传
- 康里脱脱传
- 燕铁木儿传
- 伯颜传
- 马札儿台传
- 脱脱传
- 朵尔直班传
- 别儿怯不花传
- 太平传
- 铁木儿塔识传
- 达识帖睦迩传
- 太不花传
- 察罕帖木儿传
- 扩廓帖木儿传
- 答失八都鲁传
- 庆童传
- 也速传
- 彻里帖木儿传
- 纳麟传
- 马祖常传
- 巎巎传
- 自当传
- 阿荣传
- 小云石海涯传
- 泰不华传
- 余阙传
- 答里麻传
- 月鲁帖木儿传
- 卜颜铁木儿传
- 星吉传
- 福寿传
- 道童传
- 亦怜真班传
- 廉惠山海牙传
- 月鲁不花传
- 达礼麻识理传
-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 杨惟中传
- 张柔传
- 张弘略传
- 史天倪传
- 史枢传
- 史天祥传
- 董俊传
- 董文用传
- 董文忠传
- 严实传
- 耶律留哥传
-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
- 刘元振、刘元礼传
-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 石天应传
- 移剌捏儿传
-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
- 耶律阿海传
- 何实传
- 郝和尚拔都传
- 赵瑨传(附赵秉温传)
- 石抹明安传
- 张荣传
- 王义传
- 王玉传(附王忱传)
- 赵迪传
- 邸顺传(附邸浃传)
- 王善传
- 杜丰传
- 石抹孛迭儿传
- 田雄传
-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
- 张晋亨传(附张好古传)
- 王珍传
- 杨杰只哥传
- 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
-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 齐荣显传
- 石天禄传
- 刘斌传(附刘思敬传)
- 刘敏传
- 王楫传
- 王守道传
- 王玉汝传
- 焦德裕传
- 石天麟传
- 杨奂传
- 贾居贞传
- 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 李进传
- 汪世显传
- 史天泽传
- 董文炳传
- 董士元、董士选传
- 张弘范传
- 刘秉忠传
- 张文谦传
- 郝经传
- 姚枢传
- 许衡传
- 窦默传
- 宋子贞传
- 商挺传
- 赵良弼传
- 赵璧传
- 王磐传
- 王鹗传
- 李冶传
- 徐世隆传
- 阎复传
- 李忽兰吉传
- 李庭传
- 史弼传
- 高兴传
- 刘国杰传
- 李德辉传
- 张雄飞传
- 张德辉传
- 马亨传
- 程思廉传
- 乌古孙泽传
- 赵炳传
- 杨恭懿传
- 王恂传
- 郭守敬传
- 杨桓传
- 张立道传
- 张庭珍、张庭瑞传
- 王恽传
- 陈佑传
- 陈天祥传
- 刘宣传
- 何荣祖传
- 陈思济传
- 姚天福传
- 许国祯传
- 尚文传
- 申屠致远传
- 雷膺传
- 畅师文传
- 刘因传
- 吴澄传
- 程钜夫传
- 赵孟兆页传
- 邓文原传
- 曹元用传
- 齐履谦传
- 崔斌传
- 叶李传
- 燕公楠传
- 马绍传
- 姚燧传
- 耶律有尚传
- 张孔孙传
- 张珪传
- 李孟传
- 敬俨传
- 曹伯启传
- 李元礼传
- 王寿传
- 王倚传
- 刘正传
- 谢让传
- 韩若愚传
- 赵师鲁传
- 刘德温传
- 尉迟德诚传
- 秦起宗传
- 张思明传
- 吴元珪传
- 张升传
- 臧梦解传
- 陈颢传
- 梁曾传
- 刘敏中传
- 王约传
- 王结传
- 宋衜传
- 贺胜传
- 杨朵儿只传
- 萧拜住传
- 耶律希亮传
- 赵世延传
- 孔思晦传
- 元明善传
- 虞集传
- 揭亻奚斯传
-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
- 张起岩传
- 欧阳玄传
- 许有壬传
- 宋本传
- 谢端传
- 王守诚传
- 王思诚传
- 李好文传
- 苏天爵传
- 王都中传
- 王克敬传
- 任速哥传
- 陈思谦传
- 韩元善传
- 崔敬传
- 吕思诚传
- 汪泽民传
- 干文传传
- 韩镛传
- 李稷传
- 盖苗传
- 张桢传
- 归旸传
- 曹鉴传
- 周伯琦传
- 吴当传
- 刘哈剌不花传
- 石抹宜孙传
- 金履祥传
- 许谦传
- 萧渼斗传
- 同恕传
- 胡长孺传
- 熊朋来传
- 韩性传
- 吴师道传
- 赡思传
- 谭澄传
- 许楫传
- 田滋传
- 卜天璋传
- 杨景行传
- 林兴祖传
- 攸哈剌拔都传
- 任志传
- 张桓传
- 李黼传
- 李齐传
- 褚不华传
- 郭嘉传
- 喜同传
- 卞琛传
- 颜瑜、曹彦可传
- 王士元传
- 杨朴传
- 赵琏传
- 孙扌为传
- 石普传
- 杨乘传
- 纳速剌丁传
- 伯颜不花的斤传
- 樊执敬传
- 全普庵撒里传
- 周镗传
- 聂炳传
- 刘耕孙传
- 俞述祖传
- 丑闾传
- 孛罗帖木儿传
- 彭庭坚传
- 王伯颜传
- 刘氵睿、刘健传
- 朵里不花传
- 野峻台传
- 陈君用传
- 潮海传
- 魏中立、于大本传
- 普颜不花传
- 闵本、拜住传
- 赵弘毅、赵恭传
- 郑玉传
- 柏帖穆尔传
-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
- 朴赛因不花、张庸传
- 丁好礼传
- 杜瑛传
- 张特立传
- 杜本、张枢传
- 孙辙、吴定翁传
- 何中、危复之传
- 武恪传
- 丘处机、祁志诚传
-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
- 萧辅道、李居寿传
- 靳德进传
- 张康传
- 李杲传
- 孙威、孙拱传
- 阿老瓦丁传
- 亦思马因、布伯传
- 阿尼哥、刘元传
- 李邦宁传
- 朴不花传
- 阿合马传
- 卢世荣传
- 桑哥传
- 铁木迭儿传
- 哈麻传
- 搠思监传
- 李鋋传
- 王文统传
- 阿鲁辉帖木儿传
- 铁失传
- 孛罗帖木儿传
- 高丽传
- 耽罗传
- 日本传
- 安南传
- 缅传
- 占城传
- 暹传
- 爪哇传
- ..求传
- 三屿传
- 马八儿等国传
共0条书签
A-
17
A+
白话版《元史》·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洪福源,其先祖本为中国人。唐朝遣才子八人至高丽,其中一人姓洪。从此,洪氏子孙成为高丽的贵族,所居之地名为“唐城”。福源父亲洪大宣,以都领之职镇守麟州,福源为神骑都领,因此住家于麟州。太祖十一年(1216),女真、契丹九万人窜入高丽。十二年九月占据江东。十三年十二月,太祖命哈赤吉、扎剌领兵追讨,洪大宣降归于蒙古,并与哈赤吉共同击败女真、契丹,招降其元帅赵冲。
太宗三年(1231)九月,命撒礼塔领兵讨高丽,福源率领先归附之州县百姓与撒礼塔合力进攻那些尚未归附者,又与阿儿秃等进至王京。高丽王..遣其弟淮安公请求纳降。太宗设置王京及州县达鲁花赤七十二人来镇守。四年六月,高丽又反叛蒙古,杀所置达鲁花赤,把蒙古人都赶上江华岛,福源招集北部四十余城遗民等待蒙古军到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