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十 本紀第十
肅宗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諱亨,玄宗第三子,母曰元獻皇后楊氏,景雲二年乙亥生。初名嗣昇,二歲封陝王,五歲拜安西大都護、河西四鎮諸蕃落大使。上仁愛英悟,得之天然;及長,聦敏強記,屬辭典麗,耳目之所聽覽,不復遺忘。
開元十五年正月,封忠王,改名浚。五月,領朔方大使、單于大都護。十八年,奚、契丹犯塞,以上為河北道元帥,信安王褘為副,帥御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伷先等八總管兵以討之。仍命百僚設次於光順門,與上相見。左丞相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嘗見太宗寫真圖,忠王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聖祖,此社稷之福也。」二十年,諸將大破奚、契丹,以上遙統之功,加司徒。二十三年,改名璵。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得罪。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上為皇太子,改名紹。後有言事者云:紹與宋太子名同,改今名。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議立儲貳,時壽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寵,林甫希旨,以瑁對。及立上為太子,林甫懼不利己,乃起韋堅、柳勣之獄,上幾危者數四。後又楊國忠依倚妃家,恣為褻穢,懼上英武,潛謀不利,為患久之。
天寶十三載正月,安祿山來朝,上嘗密奏,云祿山有反相,玄宗不聽。十四載十一月,祿山果叛,稱兵詣闕。十二月丁未,陷東京。辛丑,制太子監國,仍遣上親總諸軍進討。時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由是軍民切齒於楊氏。國忠懼,乃與貴妃謀間其事,上遂不行。乃召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為皇太子前鋒兵馬元帥,令率衆二十萬守潼關。
明年六月,哥舒翰為賊所敗,關門不守,國忠諷玄宗幸蜀。丁酉,至馬嵬頓,六軍不進,請誅楊氏。於是誅國忠,賜貴妃自盡。車駕將發,留上在後宣諭百姓,衆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於聖代,世為唐民,願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玄宗聞之曰:「此天啟也。」乃令高力士與壽王瑁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令力士口宣曰:「汝好去!百姓屬望,慎勿違之。莫以吾為意。且西戎北狄,吾嘗厚之,今國步艱難,必得其用,汝其勉之!」
上迴至渭北,便橋已斷,水暴漲,無舟楫;上號令水濱百姓,歸者三千餘人。渭水可涉,又遇潼關散卒,誤以為賊,與之戰,士衆多傷。乃收其餘衆北上,軍旣濟,其後皆溺,上喜,以為天之佑。時從上惟廣平、建寧二王及四軍將士,纔二千人。自奉天而北,夕次永壽,百姓遮道獻牛酒。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如樓閣之狀,議者以為天子之氣。戊戌,至新平郡。時晝夜奔馳三百餘里,士衆器械亡失過半,所存之衆,不過一旅。己亥,至安定郡,斬新平太守薛羽、保定太守餘榖,以其弃郡也。庚子,至烏氏驛,彭原太守李遵謁見,率兵士奉迎,仍進衣服糧糗。上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馬以助軍。辛丑,至平涼郡,蒐閱監牧公私馬,得數萬疋,官軍益振。時賊據長安,知上治兵河西,三輔百姓皆曰:「吾太子大軍即至!」賊望西北塵起,有時奔走。戊申,扶風人康景龍殺賊宣慰使薛總等二百餘人,陳倉令薛景仙率衆收扶風郡守之。由是關輔豪右皆謀殺賊,賊故不敢侵軼。
上在平涼,數日之間未知所適,會朔方留後杜鴻漸、魏少遊、崔漪等遣判官李涵奉牋迎上,備陳兵馬招集之勢,倉儲庫甲之數,上大悅。鴻漸又發朔方步騎數千人於白草頓奉迎。時河西行軍司馬裴冕新授御史中丞赴闕,遇上於平涼,亦勸上治兵於靈武以圖進取,上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