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紫微终生运程
广告x

《舊唐書》·卷三十二 志第十二

曆一

  太古聖人,體二氣之權輿,賾三才之物象,乃創紀以窮其數,畫卦以通其變,而紀有大衍之法,卦有推策之文,由是曆法生焉。殷人用九疇、五紀之書,周禮載馮相、保章之職,所以辨三辰之躔次,察九野之吉凶。歷代疇人,迭相傳授,蓋推步之成法,恊用之舊章。暨秦氏焚書,遺文殘缺,漢興作者,師法多門,雖同徵鍾律之文,共演蓍龜之說,而建元或異,積蔀相懸,旁取證於春秋,強乩疑於繫、象,靡不揚眉抵掌,謂甘、石未稱日官;運策播精,言裨、梓不知天道。及至清臺眎祲,黃道考祥,言縮則盈,少中多否,否則矯云差算,中則自負知時。章、亥不生,憑何質證?

  高齊天保中,六月日當蝕朔,文宣先期問候官蝕何時,張孟賔言蝕申,鄭元偉、董峻言蝕辰,宋景業言蝕巳。是日蝕於申酉之間,言皆不中時,景業造天保曆則疏密可知矣。昔鄧平、洛下閎造漢太初曆,非之者十七家。後劉洪、蔡伯喈、何承天、祖沖之,皆數術之精粹者,至於宣考曆書之際,猶為橫議所排。斯道寂寥,知音蓋寡。所以張冑玄佩印而沸騰,劉孝孫輿棺而慟哭,俾諸後學,益用為疑。以臣折衷,無如舊法。

  高祖受隋禪,傅仁均首陳七事,言戊寅歲時正得上元之首,宜定新曆,以符禪代,由是造戊寅曆。祖孝孫、李淳風立理駁之,仁均條荅甚詳,故法行於貞觀之世。高宗時,太史奏舊曆加時寖差,宜有改定。乃詔李淳風造麟德曆。初,隋末劉焯造皇極曆,其道不行。淳風約之為法,時稱精密。天后時,瞿曇羅造光宅曆。中宗時,南宮說造景龍曆。皆舊法之所棄者,復取用之。徒云革易,寧造深微,尋亦不行。開元中,僧一行精諸家曆法,言麟德曆行用旣久,晷緯漸差。宰相張說言之,玄宗召見,令造新曆。遂與星官梁令瓚先造黃道游儀圖,考校七曜行度,準周易大衍之數,別成一法,行用垂五十年。肅宗時,韓穎造至德曆。代宗時,郭獻之造五紀曆。德宗時,徐承嗣造正元曆。憲宗時,徐昂造觀象曆。其法今存,而元紀蔀章之數,或異前經;而察斂啟閉之期,何殊舊法。至論徵驗,罕及研精。綿代流行,示存經法耳。

  前史取傅仁均、李淳風、南宮說、一行四家曆經,為曆志四卷。近代精數者,皆以淳風、一行之法,歷千古而無差,後人更之,要立異耳,無踰其精密也。景龍曆不經行用,世以為非,今略而不載。但取戊寅、麟德、大衍三曆法,以備此志,示於疇官爾。

  戊寅曆經

  已上闕文日。自入立秋,初日加四千八十分,後日減七十六分,置初日所加之分,計後日減之數以減之。訖,餘以行分法約之,為日數。及加平見日及分,滿行分法,又去之,從日一,為定見日及分。後皆放此。畢於秋分。自入寒露,日減一百二十七分,減若不足,即一日加行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