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汉书》·金日碞传

金日石单,字翁叔,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进攻匈奴右地,杀敌很多,还缴获到休屠王祭天的金人。

  这年夏天,骠骑将军又向西进发经过居延,攻占祁连山,大获全胜。

  匈奴单于怨恨昆邪、休屠,因为他们所在的西方多被汉军攻破,召二王打算诛杀他们。

  昆邪、休屠害怕,策划投降汉朝。

  休屠王后来后悔,昆邪王杀了他,把休屠王的部下一起带过来投降了汉朝。

  皇上封昆邪王为列侯。

  金日石单因为父亲不降被杀,与母亲阏氏、弟弟金伦一起没入官府,送入宫中养马,当时十四岁。

  过了很久,武帝在游玩饮宴时要看马,旁边全是嫔妃宫女,金日石单等几十人牵马经过殿下,没有不偷看的,轮到金日石单,只有他不敢偷看。

  日石单身长八尺二寸,相貌很威严,马又肥壮骏美,皇上觉得奇怪,就问他,他全照实回答。

  皇上认为他很奇异,当天就让他沐浴,赐给衣冠,拜为马监,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日石单能亲近皇上以后,不曾有过失,皇上很信任宠爱他,赏赐累积千金,皇上外出,他就随侍车驾;在宫中,他就侍候身边。

  一些贵戚在私下怨恨,说:“陛下胡乱得到一个匈奴小儿,反倒看重他。”皇上听说后,更加厚待他。

  日石单的母亲教诲两个儿子,很有规矩,皇上得知后很赞许。

  他母亲病死后,皇上下诏在甘泉宫为她画像,题名“休屠王阏氏”。

  日石单每次看见画像都下拜,对着画像涕泣,然后才离开。

  金日石单的两个儿子都被皇上宠爱,是皇上逗乐子的弄儿,常在皇上身边。

  有一次,弄儿从后面围住皇上脖子,日石单在前面,看见后生气地瞪着他。

  弄儿一边跑一边哭着说:“爹爹发火了。”皇上对日石单说:“干嘛生我弄儿的气!”后来弄儿长大,行为不谨慎,在殿下与宫女戏闹,日石单正好看见,厌恶他的淫乱,于是杀了弄儿。

  这个弄儿就是他的大儿子。

  皇上得知后大怒,日石单叩头告罪,把为什么杀弄儿的情况一一说出。

  皇上很哀伤,为弄儿掉泪,以后从内心尊敬日石单。

  当初,莽何罗与江充交好,等到江充谗毁卫太子时,莽何罗的弟弟莽通因诛杀太子时奋力作战而得到封爵。

  后来皇上得知太子冤屈,就把江充宗族和朋党全部诛杀。

  莽何罗兄弟害怕被杀,于是策谋造反。

  日石单发现他们神情异样,心里怀疑他们,暗中独自注意他们的动静,与他们一同上殿下殿。

  莽何罗也觉察到日石单的用意,因此,很久没有机会动手。

  这时皇上驾临林光宫,日石单有小病在殿内休息。

  何罗与通以及小弟成安假传圣旨深夜外出,一起杀了使者,发兵起事。

  第二天早上,皇上还未起床,何罗无故从外进入。

  日石单正在上厕所,心里一动,马上进入皇上卧室,躲在内门后。

  一会儿,莽何罗袖藏利刃,从东厢而上,看见日石单,神情大变,跑向天子卧室,不料撞到宝瑟,摔倒在地,日石单得以抱住何罗,随即高呼:“莽何罗造反!”皇上从床上惊起。

  侍卫拔刀想杀莽何罗,皇上恐怕伤到日石单,阻止他们不要用刀杀。

  日石单揪住莽何罗的脖子,把他摔到殿下,侍卫才能捉住捆绑起来,彻底审讯,最后都伏法受诛。

  金日石单因此以忠诚孝顺而著名。

  日石单自从在皇上身边,几十年从不用目光直视皇上。

  赏赐给他宫女,也不敢亲近。

  皇上要把他的女儿纳入后宫,金日石单不肯。

  他像这样笃厚谨慎,皇上认为特别奇异少见。

  到皇上病重,嘱托霍光辅佐少主,霍光要谦让给日石单。

  日石单说:“我是外国人,那样将让匈奴轻视汉朝。”于是就成为霍光的助手。

  霍光把女儿嫁给日石单的嫡子金赏。

  当初,武帝留下遗诏,以讨伐莽何罗的功劳封日石单为禾宅侯,日石单因为皇帝年幼,没有接受封爵。

  辅佐朝政一年多后,日日单病情严重了,大将军霍光奏明皇上才封日石单为侯,在病床边授予他印绶。

  一天后病逝,赐给安葬器具及坟地,用轻车军士为他送葬,军队排列直到茂陵,赐谥号为敬侯。

  日石单两个儿子金赏、金建,都侍奉宫中,与昭帝年龄差不多,与昭帝一同睡觉起床。

  金赏是奉车都尉,金建是驸马都尉。

  等到金赏继承了侯爵,佩戴着两条绶带后,皇上对霍将军说:“金家兄弟两人不可以让他们都是两条绶带吗?”霍光回答说“:金赏本是继承父亲的爵位为侯的。”皇上笑着说“:是不是侯难道不在于我与将军您吗?”霍光说“:先帝的规定是有功才能封侯。”当时金家兄弟与昭帝年龄都是八、九岁。

  宣帝即位,金赏担任太仆,霍氏有变故刚露端倪,他就上书休妻。

  皇上心里也可怜他,只有他能够在霍氏变故中不受牵连。

  元帝时担任光禄勋,死后没有儿子,封国被除。

  元始年间为了延续绝禄的世家,封金建的孙子金当为禾宅侯,作为金日石单的后嗣祭祀祖先。

  当初,日石单带着一起降汉的弟弟金伦,字少卿,为黄门郎,年纪很轻就死了,金日石单的两个儿子贵宠,到孙辈就衰微了,但是金伦的后代兴盛,儿子金安上开始显贵封侯。

  金安上字子侯,年轻时担任侍中,敦厚笃成有智谋。

  宣帝喜欢他。

  参与检举揭发楚王延寿的造反阴谋,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后来霍氏谋反,金安上传令严守宫门,禁止霍氏亲属入内,封为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

  死后,赐坟地于杜陵,赐谥号为敬侯。

  四个儿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

  金岑、金明都担任各官属的中郎将,金常是光禄大夫。

  元帝做太子时,金敞为中庶子,被太子亲近有宠,元帝即位,他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中郎将侍中。

  元帝驾崩,按旧例,近臣都要随侍陵墓为园郎,金敞因为世代被称为忠孝,太后下诏留宫侍奉成帝,担任奉车水衡都尉,官至卫尉。

  金敞为人正直,敢直言冒犯,皇上身边的人都敬畏他,只有皇上一人例外,但也被驳难过。

  金敞病得很严重了,皇上派使者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把弟弟金岑托附皇上。

  皇上召见金岑,拜为使主客。

  金敞之子金涉本来担任左曹,皇上又拜他为侍中,又让用待诏皇孙乘坐的绿车送他回卫尉馆舍。

  不一会,金敞就死了。

  金敞三个儿子:金涉、金参、金饶。

  金涉通晓经典,俭朴,儒生们都称赞他。

  成帝时为侍中骑都尉,统领三辅及外族归服的骑兵。

  哀帝即位,为奉车都尉,官至长信少府。

  而金参出使匈奴,拜为匈奴中郎将、越骑校尉、关内都尉、安定、东海两郡太守。

  金饶为越骑校尉。

  金涉的两个儿子金汤、金融都是侍中各署中郎将大夫。

  而金涉的堂弟金钦因通晓经典,被推荐担任太子门大夫,哀帝即位,为太中大夫,在宫禁供职,金钦的堂弟金迁为尚书令,兄弟掌权。

  哀帝祖母傅太后崩,金钦被指派主持丧葬事宜,任务完成,提拔为泰山、弘农太守,以威名著称。

  平帝即位,被征调为大司马司直、京兆尹。

  皇帝年幼,为他挑选设置老师和朋友,大司徒孔光因为通晓经典、操行高洁,被称为孔氏师,京兆尹金钦因家族世代忠孝被称为金氏友。

  金钦后任光禄大夫侍奉宫中,官阶中二千石,封都成侯。

  当时王莽刚杀了平帝的母后家的卫氏,召明礼少府宗伯凤入宫讲述做人的后辈子孙的道理,禀告太后,命令公卿、将军、侍中、朝中臣僚都来听,想用这种方式在宫内对平帝严加控制,而在社会上又能制止老百姓的议论。

  金钦与堂弟禾它侯金当都被封爵。

  当初,金当的曾祖父金日石单传爵给儿子节侯金赏,而金钦的祖父金安上传爵给儿子夷侯金常,金赏、金常都没有儿子,封国绝嗣,所以王莽封金钦、金当爵位,祭祀他们。

  金当的母亲南就是王莽的母亲功显君的同胞妹妹。

  金当尊称母亲为太夫人。

  金钦借机对金当说:“诏书列举金日石单的功劳,没有提到金赏的话。

  金当名誉上是以孙辈继承祖父的爵秩,自然应该为父亲、祖父立庙。

  金赏本是封国的君主,可派大夫主持祭祀他。”当时鄄邯在旁边,就在朝廷上斥责金钦,上奏弹劾:“金钦侥幸因通晓经典越级提拔侍候宫中,蒙受皇上大恩,被封侯继承爵位,可知圣朝让每一代都有继承人这个道理。

  以前,国家遭受变故,定陶太后背弃根本违反天意,孝哀帝无福,不久吕宽卫宝又设阴谋,以至叛逆,都伏法受诛。

  太皇太后鉴于教训,痛定思痛,上述违反天意的罪过,是因为否定圣贤、歪曲法律,酿成大祸,现在确实是想奉行上天旨意,遵循圣明的制度,使做人后嗣的道义更加明确专一,来安定天下百姓,因此屡次来到正殿,接见群臣,讲授《礼经》。

  孙子继承祖父的爵位,是指的没有正统继承人继承大位的情况。

  金赏继承金日石单,后来成为封国之君,担负起大宗的重任,那么就是《礼》所说的‘尊敬远祖所以尊敬近宗’,这就是大宗不可以断绝的原因。

  金钦知道自己与金当属于同一种情况一起受拜,就多次在宫禁中扬言,唆使金当。

  金当如果照他说的那样为父亲立庙,那么金钦也想为父亲金明立庙而不进入夷侯金常的庙了。

  进退异言,惑乱众心,搅乱国家纲常,首开祸乱根源,诬蔑祖宗不孝顺,没有什么罪比这条更大。

  尤其不是大臣应该做的,特别不恭敬。

  禾它侯金当尊母亲南为太夫人,失礼不敬。”王莽奏明太后,把这事交给四辅、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讨论,都说:“金钦应当及时治罪。”宫中使者召金钦到诏狱,金钦自杀。

  鄄邯为维护国家纲常,不阿谀奉承和偏袒任何人,忠孝特别突出,被加封千户。

  改封长信少府金涉的儿子右曹金汤为都成侯。

  金汤受封之日,不敢回家,来表明已成为别人后嗣应遵从的道义。

  加封之后,王莽又起用金钦的弟弟金遵,封他为侯,职位高列九卿。

  评述:金日石单是外国人,国家灭亡,被俘虏到汉朝,但是凭着笃诚恭敬,使君主了解。

  以忠信著名,功劳刻于金石,名列上将,封国传给后嗣,世代以忠孝著称,七辈人在宫中侍奉,多么兴盛啊!本来休屠制作金人,是为祭祀天神,后来因此赐给他“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