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晋书》正文·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王旷有拥戴之功。王羲之年幼时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并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岂页,周岂页仔细打量他,深感他非同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心这道菜最为珍贵,客人们还未品尝,周岂页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从此开始显名于世。成年后,能言善辩,以耿直刚正著称,尤其擅长隶书,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人们评价其笔势,认为飘逸若浮云,矫健若惊龙。伯父王敦、王导十分器重他。当时陈留人阮裕负有盛名,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子弟,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把王羲之与王承、王悦视为王氏三少。当时太尉郗鉴派侍从去王导家挑选女婿,王导让侍从去东房遍观王家子弟。侍从返回,对郗鉴说:“王家众子弟看上去都不错,但听说选女婿,一个个显得拘谨不大方,只有一个子弟坐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饭,置若罔闻。”郗鉴说:“这正是要选的好女婿。”一访问,正是王羲之,于是郗鉴将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开始出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又请做参军,后升为长史。庾亮临死前,上书朝廷,称道王羲之清高尊贵有见识。于是朝廷提升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无不喜欢其才气,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都推辞不就。又授予护军将军之职,又拖延推辞不就。扬州刺史殷浩素来敬重王羲之,劝他应召。给他写信说:“许多人认为足下的做官和隐退足以显示国家政治的兴衰,我等也有同样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