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晋书》列传·第十二章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父亲王昶,是魏司空。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京陵候的爵位,被征为大将军曹爽的属官。曹爽被诛,依惯例被免官。起用为怀令,参文帝安束军事,逐渐升迁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任越骑校尉。武帝接受禅让,加封王浑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馑,王浑开仓赈济,百姓依赖他。泰始初年,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户。一段时间后,迁任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守注昌。屡次陈述治国方略,多被采纳。
转任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兼豫蛆刺史。型更的管辖地与县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前后来投降依附的人很多。吴将薛莹、鲁淑的军队号称十万,鲁淑军向弋阳,薛莹军向新皇。当时州兵都放假休息,军队衹有一旅人,王浑用船悄悄渡过进回,出其不意,莹等人没料到置军的到来。王浑打败他们,因有功封王浑的次子王尚为关内侯。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寿春。吴人大规模在皖城屯田,图谋在边境制造祸害。王浑派遣扬州刺史应绰督统进南各军攻破他们,并且攻破了另外的一些军屯,焚烧了吴人积储的谷物一百八十多万斛、稻苗四千多顷、船六百多艘。王运于是在东部边境陈兵,了解地形的险易,逐个地观看敌城,考察攻取的形势。
等到大规模讨伐吴国,王浑率军队从横江出兵,派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阳濑乡,又攻击吴牙门将孔忠,都打败了他们,俘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派遣殄吴护军李纯占据高望城,讨伐吴将俞恭,打败了他,斩杀俘获很多。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因恐惧而来投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人率兵数万向城阳进发,王浑派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打败他们,在阵前杀死两员将领,并斩首七千八百人,吴人十分恐惧。
孙皓的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送官印符节到王浑那裹投降。后来王浚攻破石头,使孙皓投降,威望名声更大。第二天,王浑才渡江,登上建邺宫,摆酒宴聚会。自认为先占据江上,攻破孙皓的中军,按兵不动,招致落在王浚之后。心中很是惭愧忌恨,有不服气的样子,屡次奏报王浚的罪状,当时的人讥讽他。皇帝下诏书说:“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京陵侯王浑,督率他的军队,进逼秣陵,使得敌人孙皓救死自卫,无法分兵奔赴上游,从而成就了西军的功业。又摧毁大敌,俘获张悌,使得孙皓穷途末路,自缚乞求投降。于是平定秣陵,功勋显赫。增加封邑八干户,进升爵位为公,封他的儿子王澄为亭侯、弟弟王湛为关内侯,赐绢八千匹。”转任征束大将军,又镇守寿阳。王浑不崇尚刑法名分,处事决断公正。当时吴人刚刚归附,很是有畏惧之心。王浑安抚外乡人,诚心安慰接纳,座上没有空着的席位,门前没有滞留的宾客。于是江束的人士没有不喜悦依附的。
征召授官为尚书左仆射,加任散骑常侍。适逢朝臣议论齐王司马攸当去藩国,王浑上书劝谏说:恭敬地接受诏书,效法古代典章,进升齐王司马攸为上公,崇盛对他的礼仪,派司马攸赴藩国。过去周氏建国,大封姬姓,用以屏蔽王室,世世代代效法。至于公旦,是远王的弟弟,掌管王事,辅佐大业,不让他去藩国。说明至亲道义显著,不能远离朝廷的缘故。因此周公得以用圣德光耀佐助幼君,忠诚记载在《金滕》中,光大遵循文王、武仁义圣明的美德。司马攸对于大晋,如同姬旦那种亲近关系。应该赞助皇朝,参与政事,实在是陛下的心腹忠诚的臣下。况且司马攸的为人,高洁诚信,加上是皇室亲族,心存忠贞。如今陛下派司马攸去藩国,给他都督的虚号,而没有调兵执政的实际权力,远离朝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