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晋书》志·第四章
远古的时候,原始事物没有外在的形象,构成宇宙的各种物质,与上天相配相称,成为万物之始。正如《记》上所说,冬天居住在洞穴土室中,夏天居住在柴薪筑就的巢室内,茹毛饮血,一无麻丝之类蔽体之衣。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庖牺氏始画八卦,女娲氏断鳖足以立四极,炎帝神农氏发展农业,分划疆域,逭一切都是同一道理。黄帝东至海滨,南及长江,登临空山岱岳,有关他曾在昆仑山振辔驭马、前往崆峒山寻访至道等事,已经记载在史册上,不能欺骗后世之人。颛顼高阳氏使天下各得其宜,帝誉高辛氏遵循天道实行道义。东方越过蟠木山,西方到达流沙,北方起至幽陵,南面抵于交队,月所照之处,舟车驶及的山川,无人不是君主的臣民无处不是帝王的领域。帝尧的时候,大禹治理水土,划地为九州。虞舜即位为王,功绩更加卓着。制定历法,划分星区,规划山河地界,考察四方疆域,在冀北始设并州,命名燕、齐一带为幽州、营州,即《尚书》所说的开创十、封立十二山之事。夏朝的功业在于唐尧,殷朝沿袭夏曲没有增益减损。且迭王灭茵,京城自丰迁往镐京。到周成王时,改写《尚书.禹贡》,徐州、凿业并入直、壅蛆,又从幽业、差赵中离析出冀州。职方掌管天下的土地,以知各地利弊,使之各得其所;观察记录天文之官保章氏分辨九州的分野,使之各有相对应的星区。东南叫作扬州,正南叫作荆州,河南叫作豫州,正东为青州,河东叫作兗州,正西为雍州,东北称为幽州,黄河以北是冀州,正北叫作并州。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从困时期的战吸取教训,废除诸侯王,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共三十五郡,舆内史掌管的京师共三十六郡。接着出动军队越过长江,攻取平定百趋之地,又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四十郡,每郡设郡守一人。秦时的疆土西方到达堕逃,北方直至沙漠,束环西带,都临大海。漠直狙建立起新王朝,革除台制的弊病,将京畿地区划分为三部分,又增置二十三郡,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共为二十三郡。内史分为回上、回亩、史丝三部分。<汉书.地理志》中说:“高祖增二十六,武帝改河上、渭南、中地为京兆、遇冯翊、扶风,这就是三辅地区。”濩文帝增加九郡,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西、胶东、河间、庐江、衡山、,武帝改称衡山为六安。汉景帝增设四郡。济北、济阴、山阳、北海。宣帝改称济北为东平。武帝入越、开拓胡地,首次设置的郡有十七个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定西南夷后置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部设置武都郡,又分立出零陵郡,共十七郡。开辟土地拓宽疆界,又增设十四郡。弘农、临淮、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昭帝变故较少,增置一郡。金城。到了平帝元始二年,新设置的郡总括起来有七十一个,与秦朝的四十郡相加,共一百一十一郡。改称雍州为凉州,改称梁州为益州,又设置徐州,恢复旧名称,南方设交址,北方置朔州,共为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兗、徐、幽、并、冀十一州,交耻、朔方两处刺史州,共十三部。漠光武帝战事平息,初建束汉时,民生凋敝,户口减少,郡县衰败零落,合并减省了八个郡。城阳、淄川、高密、胶东、六安、真定、泅水、广阳。建武十一年,取消州牧,恢复州刺史的官职,十三位州刺史各自掌管一州。漠明帝置一郡,永昌。汉章帝置二郡,任城、吴郡。汉和帝、漠顺帝增置、更改了九个郡。翅童置边韭、卢堡,睦改称进盐为速,改称楚为壹猩、擅速为塞垩、堕进为工邳、王垂为苎达、挝为安平、天水为汉阳。取消朔方刺史,合并于司隶,共十三部,舆西汉不同之处在于,司隶校尉部的郡治在河南,而朔方隶属于并部。郡国有一百零八个。取消酉墨八郡,分置五郡,更改旧名的有七郡,沿用旧名的有九十六郡,比西汉少三郡。汉桓帝、漠灵帝比前代颇有增加,又置六郡。桓帝置高阳、高凉、博壁;灵帝置南安、鄱阳、庐陵。魏武帝称霸一方,魏、蜀、吴三国鼎立,百姓动荡流离,盟生、盗墨一带荒芜,置立十二个郡,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带方、谯、乐陵、章武、南乡、襄阳。取消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文帝设置七郡,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魏明帝和少帝增置二郡,明帝增上庸;少帝增平阳。魏据有出郡国五十四个。蜀先主在汉建安年间初次设置九个郡,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硃提、宕渠、涪陵。蜀据有曲郡国十一个。吴主大皇帝初次设置五郡,临贺、武昌、珠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