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晋书》列传·第三章
广告x

白话版《晋书》列传·第三章

王祥(王览)郑冲何曾(何劭何遵)

石苞(石崇欧阳健孙铄)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是汉朝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官府征召他,他不去做官。王祥生性极孝顺。早年死了母亲,继母朱氏没有慈爱之心,屡次说他坏话,因此失去了父爱。经常让他打扫牛圈,王祥更为恭敬谨慎。父母有了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自先尝。继母曾经想吃活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将要破冰捕鱼,冰忽然自己裂开,两条鲤鱼跳了出来,他拿着鱼回家。继母又想吃烤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帐幕,又拿去给继母。乡亲们惊叹,认为这是孝心感化所造成的。有红沙果树结了果实,继母命令他看守,每当有风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他的孝心到了这样的地步。

汉朝末年战乱,他搀扶着母亲拉着弟弟王览躲避到庐江,隐居二十多年,不答应州郡的任命。母亲去世,居丧过于哀痛而生病,拄着拐杖才能站立。徐州刺史吕虔征他为别驾,王祥年近六十,坚决推辞不接受。王览劝他,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应召,吕虔把州中事务交给他。当时到处是强盗贼人,王祥统率激励兵士,多次讨伐破敌。州中清静,政令教化通行无阻。当时的人歌唱道:“海沂的安乐,实在靠的是王祥。封国不穷,是别驾的功劳。”

荐举王祥为秀才,授官为温令,多次升迁至大司农。高贵乡公即位,参与定计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官拜光禄勋,又转任司隶校尉。跟从讨伐母丘俭,增加食邑四百户,又升任太常,封为万岁亭侯。天子驾临太学,命令王祥为三老。王祥面向南靠几案持手杖,以师道自居。天子面向北讨教,王祥陈述圣明帝王君臣政治教化的要点来训导他,听到此事的人无不受到激励。

高贵乡公被杀时,朝中大臣举行哀悼,王祥号哭着说“老臣没脸见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众人面有愧色。不久,官拜司空,转任太尉,加任侍中。立五等爵位,被封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到了文帝为晋王时,王祥与荀频前去拜见。荀颉对王祥说:“相王地位尊重,何侯对他已经恭敬了,如今应当跪拜。”王祥说:“相国的确尊贵,然而他是魏国的宰相。我们是魏国的三公,公和王的差距,仅是一级而已,位次相同,哪有天子的三司动不动就给人下拜的呢!有损魏朝的威望,有伤晋王的名声,君子以礼仪待人,我是不会下拜的。”进去以后,荀颉跪拜,而王祥一人行长揖礼。文帝说:“今天才知你被赏识的原因了!”

武帝登皇位,授王祥为太保,爵位进为公,加授七官的职权。武帝即位不久,虚心去征求正直的言论。王祥与何曾、郑冲等高龄老臣,希望再次朝见,皇帝派遣侍中任恺询问得失,及政治教化的首要举措。王祥以年老体衰为由,多次请求退职,皇帝不准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王祥长久患病不能朝会为由,请求免去王祥的官职。皇帝下诏书说:“太保资格老德行高,是朕依靠治政的老臣。前后多次谦逊退让,朕都没有顺从他的意愿,这不是官吏们所能议论的。”于是扣下了堡皇光的奏章。型芒坚决请求辞官,下诏听任睢陵公回宅第,官位与保傅等同,在三司之上,俸禄如同以前。诏书说:“古代人退休,不再事奉王侯。如今虽然以国公留住在京城,不应使他因朝请再受辛苦。赐他几案手杖,不必上朝,大事向他请教。赐他安车四马,宅院一座,钱一百万,绢五百匹,床帐席褥,让舍人六名为睢陵公的舍人,设置官骑二十人。任命王祥的儿子骑都尉王肇为给事中,使他时常有闲暇给王祥请安。又因太保品行高洁清素,家中没有宅院,暂时留住本府,等赐他的宅第建成后再搬出。”

到了病危时,写下遗嘱训诫子孙说:“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我年纪八十五岁,辞世有什么遣憾。不留遗言,将使你们无所遵循。我生在末世,被选拔重用,没有辅佐的功勋,死了无法报答。断气后衹须洗手脚,不必沐浴,不要缠尸,衹穿洗遇的旧衣服,随季节而穿。所赐我的山玄玉佩、卫氏玉块、绶笥都不要入殓。西芒上的土本来就坚实干净,不要砖石,不要坟头。挖坑深两丈,椁的大小能放棺材就可以。不要修建前堂、设置祭筵、设置书箱镜奁之类,棺材前设床榻就行。干粮肉脯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