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晋书》正文·陶侃传
陶侃字士行,原本鄱阳人。吴国灭亡后,迁到庐江的寻阳。父亲陶丹,在吴国任扬武将军。陶侃年幼而孤贫,任县中小吏。鄱阳的孝廉范逵曾经去拜访陶侃,陶侃毫无准备,无物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令。以有才能著名,又迁主簿。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法办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当时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郡守夫人,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于是主动要求前往。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长沙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诚心敬悦,对他说:“你终当有大名传世。”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张夔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到洛阳,几次拜谒张华。张华开始认为他是来自偏远之地的人,不大理睬。陶侃每次去,神色安然。张华后来和他交谈,大为惊异。除为郎中。伏波将军孙秀是已亡的东吴王族的支庶,府第名望不高,中原人士耻于为他做僚属,因为陶侃出身于寒族,召他为舍人。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日卓,是陶侃的同乡,为乡中舆论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杨日卓和陶侃一同乘车去见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吏部郎温雅对杨日卓说:“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日卓说:“这人可不是普通的人。”尚书乐广要会见荆州扬州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有人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黄庆后来任吏部令史,就推举陶侃为武冈令。因和太守吕岳不和,弃官归乡,为郡中小中正。
当时任刘弘为荆州刺史,将要赴任时,召陶侃为南蛮长史,派他先去襄阳讨伐张昌,打败了张昌。刘弘赶到后,对陶侃说:“我过去是荆州刺史羊祜的参军,他说我今后当接替他的职位,今天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