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僣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

  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夹江县民王谊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云"君王万岁",其二云"赵二十一帝",缄其石来献。

  至道二年二月,桂阳监熔银自涌成山峰状。

  咸平四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钟自鸣。

  乾兴元年四月甲戌,修奉山陵总管言:皇堂隧道穿得铜锅,有两耳,又于寝宫三门下穿得铜盂一、铁瓮一、铁甲叶三。

  天圣元年三月庚辰,涪陵县相轧寺夜有光出阿育王塔之旧址,发之,得金铜像三百二十七。五年七月壬寅,辽山县旧河凌地摧塔,获古钱一百四十六千五百四十三文。

  明道元年五月壬午,汉州江岸获古钟一。

  庆历四年五月乙亥,金溪县得生金山,重三百二十四两。

  皇祐四年,乾宁军渔人得小钟二于河滨。五年二月己亥,乾宁军又进古钟一。

  至和二年四月甲午,浏阳县得古钟一。

  熙宁元年至元丰元年,横州共获古铜鼓一十七。

  元丰三年八月,岳州永庆寺获铜钟一、铜磬二。六年,南溪县穿土得铜钱五万四千有奇。七年三月,筠州获古铜钟一。十一月,宾州获铜鼓一。八年,昌元县通盐井得铜锅九、铜盆一、铜盘一。

  崇宁五年十月,荆南获古铜鼎。

  政和二年,玄圭始出。晋州上一石,绿色,方三尺余,当中有文曰"尧天正",其字如掌大而端楷类手画者,"尧"字居右,"天正"字缀行于左。都堂验视,砻石三分而字画愈明,又于"尧"字之下隐约出一"瑞"字,位置始均,盖曰"天正尧瑞"云。或谓晋阳,尧都也,方玄圭出,乃有此瑞。四年,府畿、汝、蔡之间,连山大小石皆变为玛瑙,尚方取为宝带、器玩甚富。五年正月,湖南提举常平刘钦言:芦荻冲出生金,重九斤八两,状类灵芝祥云;又淘得碎金四百七两有奇。十一月,越州民拾生金。湟州丁羊谷金坑仅千余眼得矿,成金共四等,计一百三十四两有奇。

  重和元年十二月,孝感县楚令尹子文庙获周鼎六。

  宣和四年后,御府所藏,往往复变为石,而色类白骨,此与周宝圭占略同。五年,荥阳县贾谷山麒麟谷采石修明堂,得一石有文曰"明",百官表贺。五年四月,又获甗鼎三。

  崇宁四年三月,铸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既奉安于九成宫,车驾临幸,遍礼焉,至北方之宝鼎,忽漏水溢于外。刘炳谬曰:"正北在燕山,今宝鼎但取水土于雄州境,宜不可用。"其后竟以北方致乱。

  建炎元年,南京留守朱胜非夜防城,见南门外火光烛地,掘之,得铜印,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