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
丙部子錄,其類十七:一曰儒家類,二曰道家類,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雜家類,八曰農家類,九曰小說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曆筭類,十二曰兵書類,十三曰五行類,十四曰雜藝術類,十五曰類書類,十六曰明堂經脈類,十七曰醫術類。凡著錄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一萬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著錄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
晏子春秋七卷晏嬰。
曾子二卷曾參。
子思子七卷孔伋。
公孫尼子一卷
趙岐注孟子十四卷孟軻。
劉熙注孟子七卷
鄭玄注孟子七卷
綦毋邃注孟子七卷
荀卿子十二卷荀況。
董子一卷董無心。
魯連子一卷魯仲連。
陸賈新語二卷
賈誼新書十卷
桓寬鹽鐵論十卷
劉向新序三十卷
又說苑三十卷
揚子法言六卷揚雄。
宋衷注法言十卷
李軌注法言三卷
陸績注揚子太玄經十二卷
虞翻注太玄經十四卷
范望注太玄經十二卷
宋仲孚注太玄經十二卷
蔡文邵注太玄經十卷
桓子新論十七卷桓譚。
王符潛夫論十卷
仲長子昌言十卷仲長統。
荀悅申鑒五卷
魏子三卷魏朗。
魏文帝典論五卷
徐氏中論六卷徐幹。
王粲去伐論集三卷
王肅政論十卷
杜氏體論四卷杜恕。
顧子新論五卷顧譚。
文禮通語十卷殷興續。
諸葛亮集誡二卷
陸景典訓十卷
譙子法訓八卷
又五教五卷譙周。
王嬰古今通論三卷
周生烈子五卷
袁子正論二十卷
又正書二十五卷袁準。
孫氏成敗志三卷孫毓。
夏侯湛新論十卷
楊泉物理論十六卷
又太元經十四卷劉緝注。
華譚新論十卷
虞喜志林新書二十卷
又後林新書十卷
顧子義訓十卷顧夷。
蔡洪清化經十卷
干寶正言十卷
又立言十卷
蔡韶閎論二卷
呂竦要覽五卷
周捨正覽六卷
劉徽魯史欹器圖一卷
綦毋氏誡林三卷
顏氏家訓七卷顏之推。
李穆叔典言四卷
王滂百里昌言二卷
崔子至言六卷崔靈童。
盧辯墳典三十卷
王劭讀書記三十二卷
王通中說五卷
辛德源正訓二十卷
太宗序志一卷
又帝範四卷賈行注。
高宗天訓四卷
武后紫樞要錄十卷
又臣軌二卷
百寮新誡五卷
青宮紀要三十卷
少陽政範三十卷
列藩正論三十卷
章懷太子春宮要錄十卷
又脩身要覽十卷
君臣相起發事三卷
魏徵諫事五卷
又自古諸侯王善惡錄二卷
張大玄平臺百一寓言三卷
楊相如君臣政理論三卷
陸善經注孟子七卷
張鎰孟子音義三卷
楊倞注荀子二十卷汝士子,大理評事。
王涯注太玄經六卷
員俶太玄幽贊十卷開元四年京兆府童子,進書,召試及第,授散官文學,直弘文館。
柳宗元注楊子法言十三卷
李襲譽五經妙言四十卷
鄭澣經史要錄二十卷
劉貺續說苑十卷
杜正倫百行章一卷
憲宗前代君臣事跡十四篇
武后訓記雜載十卷采青宮紀要、維城典訓、古今內範、內範要略等書為雜載云。
維城典訓二十卷
褚無量翼善記卷亡。
裴光庭搖山往則一卷
又維城前軌一卷
丁公著皇太子諸王訓十卷
六經法言二十卷韋處厚、路隋撰。
崔郾諸經纂要十卷
于志寧諫苑二十卷
王方慶諫林二十卷
楊浚聖典三卷校書郎,開元中上。
張九齡千秋金鏡錄五卷
唐次辨謗略三卷
元和辨謗略十卷令狐楚、沈傳師、杜元穎撰。
裴潾大和新脩辨謗略三卷
李仁實格論三卷
趙冬曦王政三卷景龍二年上。
馮中庸政錄十卷開元十九年上,授汜水尉。
賈子一卷開元中藍田尉。失名。
儲光羲正論十五卷兗州人,開元進士第,又詔中書試文章,歷監察御史,安祿山反,陷賊自歸。
牛希濟理源二卷
陸質君臣圖翼二十五卷
李吉甫古今說苑十一卷
李德裕御臣要略卷亡。
丘光庭康教論一卷
元子十卷
又浪說七篇
漫說七篇元結。
杜信元和子二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咸通中人。
冀子五卷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廣明脩武令。
崔愨儒玄論三卷字敬之,後魏白馬侯浩七世孫,中和光祿丞。
右儒家類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陸善經以下不著錄三十九家,三百七十一卷。
鬻子一卷鬻熊。
老子道德經二卷李耳。
又三卷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王弼注新記玄言道德二卷
又老子指例略二卷
蜀才注老子二卷
鍾會注二卷
羊祜注二卷
又解釋四卷
孫登注老子二卷
王尚注二卷
袁真注二卷
張憑注二卷
劉仲融注二卷
陶弘景注四卷
樹鍾山注二卷
李允愿注二卷
陳嗣古注二卷
僧惠琳注二卷
惠嚴注二卷
鳩摩羅什注二卷
義盈注二卷
程韶集注二卷
任真子集解四卷
張道相集注四卷
盧景裕、梁曠等注二卷
安丘望之老子章句二卷
又道德經指趣三卷
王肅玄言新記道德二卷
梁曠道德經品四卷
嚴遵指歸十四卷
何晏講疏四卷
又道德問二卷
梁武帝講疏四卷
又講疏六卷
顧歡道德經義疏四卷
又義疏治綱一卷
孟智周義疏五卷
戴詵義疏六卷
葛洪老子道德經序訣二卷
韓莊玄旨八卷
劉遺民玄譜一卷
節解二卷
章門一卷
李軌老子音一卷
鶡冠子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