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劄记》·卷二 史记 汉书
汉书移置史记文
汉书武帝以前纪传,多用史记原文,惟移换之法,别见翦裁。
如鸿门之会,沛公危急,赖项伯、张良、樊哙等得免。
彭城之败,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以俱行。
陈平间楚,使去范增。
鸿沟解兵,张良、陈平劝汉王追楚。
汉王至固陵,彭越、韩信兵不至,用张良策,分地王之,遂皆会兵等事。
史记皆详于项羽本纪中。汉书则项羽传略叙数语,而此等事皆详于高祖纪内。盖史记为羽立纪,在高纪前,故大事皆先载羽纪,使阅者得其大概,而其下诸纪传,自可了然。汉书则项羽改作列传,次于帝纪世家之后,而高纪则在首卷,故此等事,必先于高纪详之,而羽传不必再叙也。
吕后杀戚夫人及赵王如意。
史记载吕后纪内,而外戚传叙吕后处不复载。汉书吕后纪,专载临朝称制之事,而杀戚姬等事,则入外戚传中。盖纪以记朝政,传以详细事,固各有所当也。
齐悼惠王来朝,惠帝庶兄也。帝以家人礼,使坐上坐。吕后怒,欲酖之。帝起取卮(酒杯)为寿。吕后恐,急自起泛卮。
此事史记在吕后纪内。汉书则入于齐悼惠传,而吕纪不载。
韩信从至汉中,不见用亡走,萧何自追之,荐于汉王,遂拜大将。
史记在信传内。汉书己详其事于高纪,故信传不复叙。
蒯通说范阳令降武信君,又说武信君以侯印封范阳令。 史记在张耳、陈余传内。汉书另立通传详其事,故耳余传仅摘叙数语。
卢绾反,高祖亲击邯郸,即用赵人为将。 史记详于绾传。汉书入高纪,故绾传不载。
史记韩信传赞,另提出信贫时葬母,度其旁可置万家,以见其志度不凡。汉书则以此叙入信传。 韩信将击齐,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蒯通曰:“将军受诏击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得无行也?”
史记详信传内。汉书另入通传。
蒯通说信三分鼎足之计至数千言。
史记在信传内。汉书亦另入通传。
吴、楚反,袁盎对景帝,以为不足忧。晁错在旁善其语。上问盎计安出,盎请屏人语,惟错尚在,盎又谓:“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并屏错避入东厢。盎遂请斩错以谢七国,上因斩错。
史记以此事叙在吴王濞传内。汉书叙入错传而濞传删之。
淮南王安与伍被谋反。被先谏之,继又为画策。其文甚丽。
史记载入淮南王世家内。汉书另立伍被传,载此文而安传删之。 田叔传。史记载高祖过赵,嫚骂赵王。王之臣赵午、贯高等不平,谋逆。后事发,收捕赵王等。
汉书以此事叙入赵王传,故田叔传不复详叙。
汉书多载有用之文 晋?张辅论史汉优劣,谓“司马迁叙三千年事,惟五十余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余万言。”以此分两人之高下。然有不可以是为定评者。
盖迁喜叙事,至于经术之文,干济之策,多不收入,故其文简。固则于文字之有关于学问,有系于政务者,必一一载之。此其所以卷帙多也。
今以汉书各传,与史记比对,多有史记所无而汉书增载者,皆系经世有用之文,则不得以繁冗议之也。摘开于后:
贾谊传。史记与屈原同传。以其才高被谪,有似屈原,故列其吊屈赋、鵩鸟赋,而治安策竟不载。案此策皆有关治道,经事综物,兼切于当日时势。文帝亦多用其言,何得遗之?汉书全载。
晁错传。载其教太子一疏,言兵事一疏,募民徙塞下等疏,贤良策一道。皆有关世事国计。
路温舒传。载尚德缓刑疏。 贾山传。载其至言。 邹阳传。载其讽谏吴王濞邪谋一书。
枚乘传。载其谏吴王谋逆一书。
韩安国传。载其与王恢论伐匈奴事。恢主用兵,安国主和亲。反覆辩论,凡十余番。皆边疆大计。
公孙弘传。载其贤良策,并待诏时上书一道,帝答诏一道。 以上皆史记无而汉书特载之者。其武帝以后诸传,亦多载有用章疏。
韦元成传。载其宗庙议礼之文。原本经义,可为后世法。而并及匡衡、王舜、刘歆等所论庙制。案匡衡等皆元成以后之人,与元成何涉?以其于礼制互相发明,故并载元成传内。
匡衡传。载其所上封事,元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