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劄记》·卷十五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

北朝经学

  六朝人虽以词藻相尚,然北朝治经者,尚多专门名家。盖自汉末郑康成以经学教授门下,著录者万人,流风所被,士皆以通经绩学为业,而上之举孝廉、举秀才,亦多于其中取之。故虽经刘、石诸朝之乱,而士习相承,未尽变坏。  大概元魏时经学以徐遵明为大宗,周、隋间以刘炫、刘焯为大宗。

  按北史儒林传,

  遵明讲郑康成所著易,以传卢景裕、崔瑾,是遵明深于易也;  尚书之业,遵明所通者郑注之今文,后以授李周仁等,是遵明深于尚书也;

  三礼并出遵明之门,传李铉、祖隽、熊安生,是遵明深于礼也;

  馆陶赵世业家有服氏春秋,乃晋永嘉旧本,遵明读之,手撰春秋义章三十卷,河北诸儒能通服氏春秋者,并出徐生之门,是遵明又深于春秋也。

  至隋,刘焯于贾、王、马、郑章句多所是非,著有五经述议行世。与刘炫齐名,时称二刘。  炫尤博学多识,韦世康问其所能,炫曰“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在朝知名之士七十余,皆谓炫所陈不谬,是炫之深于诸经也。  其时治经者,各有师承。

  如李铉从李周仁受毛诗;刘子猛受礼记;房虬受周官、仪礼;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又受业徐遵明者五年。

  杨汪受礼于沉重;受汉书于刘臻。  刘焯亦受诗于刘轨思;受左氏传于郭懋;问礼于熊安生,又以刘智海家多坟籍,就之读十年。

  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其业既成,则各有所著以开后学。  如刘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宁所注谷梁音、韦昭国语音各一卷。卫冀隆精服氏左传,难杜预春秋六十三事。贾思同又驳冀隆乖错者十余条。姚文安难服虔左传解七十七条,名曰“驳妄”。李崇祖申明服氏,名曰“释谬”。刘献之撰三礼大义四卷;三传略例三卷、毛诗序义一卷。李铉撰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沉重著周礼义三十一卷、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毛诗义二十八卷、丧服经义五卷、周礼音、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毛诗音各二卷。樊深撰孝经、丧服问各一卷、七经异同三卷。熊安生撰周礼、礼记义疏各三十卷。乐逊著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序论十余篇,又著春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刘炫著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三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鲁世达撰毛诗章句义疏四十三卷。张仲撰春秋义略,异于杜氏者七十余事,及丧服义三卷、孝经义三卷、论语义三卷。

  此又可见当时治经者,各有心得,笔之于书,非如后世记问掇拾之学也。  其所以多务实学者,固由于士习之古,亦上之人有以作兴之。

  梁越通经,道武帝命授诸皇子经,官上大夫。

  卢丑当太武帝监国时,入授经,后以师傅恩,赐爵济阴公。

  张伟当太武时,以通经官中书侍郎。  张灵晖通经,南阳王绰奏以为王师,官三品。  孝文帝尤重儒学,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刘芳、李彪诸人皆以经书进用。

  董微通经,宣武帝征入璇华宫,为诸王师。

  此元魏之崇尚经学也。

  李铉、邢峙皆以通经,齐文宣帝诏授太子经。

  冯敬德博学,武成帝为后主择师,命为侍讲。其子元熙,又以孝经授纬太子。  此高齐虽荒乱,亦尚知以经术训子也。

  周武帝以沉重经学,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熊安生在齐精三礼,周武帝灭齐,安生遽令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