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魏书》·尉元传
尉元,字苟仁,代郡人。世代都是豪族。父亲尉目斤,因有勇有谋而著称于当时。泰常年间,任前将军,跟从皇帝平定虎牢,颇有军功,被授任为中山太守。尉元十九岁的时候,以善于骑射而著称。神..年间,任虎贲中郎将,转任羽林中郎,为人小心谨慎,恭谨严肃,以勤勉不懈而受到皇帝知遇。世祖赞赏他宽雅有风度,不久迁任为驾部给事中。尉元跟随皇帝东临海边,世祖赐给他富城男的爵位,加授宁远将军。和平年间,尉元迁任北部尚书,加散骑常侍,晋爵为太昌侯,被授为冠军将军。
天安元年(466),薛安都据徐州归附朝廷,请求派兵救援。显祖任命尉元为使持节、都督东道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博陵公,与城阳公孔伯恭一道前往救援。刘..的东平太守、无盐戍主申纂诈降。尉元知道他并非诚心归附,外表上表示对他容纳,但暗中则严加防备。刘..的兖州刺史毕众敬派东平太守章仇..到魏军请降,尉元一并接纳了他。于是魏军长驱直入,贼将周凯望风而逃。刘..派遣张永、沈攸之等人率军征讨薛安都,屯驻于下磕。张永就分派羽林监王穆之领兵五千人,在武原守护辎重,派龙骧将军谢善居领兵二千人据守在吕梁,派散骑侍郎张引领兵二千人据守茱萸,督促租粮,用来充实军队的供给。薛安都出城来见尉元,尉元依照朝廷旨意,授任他为徐州刺史。又派中书侍郎高闾、李璨等与薛安都一同回到城中,另外让孔伯恭率精兵二千人,巡抚安定城内外,然后尉元就进入彭城。
尉元因张永仍据守险要之地,攻守双方势均力敌,恐怕士卒伤亡。就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徐州,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在城外宣扬国威,分兵攻击吕梁,断绝敌军的粮食运输。谢善居逃奔茱萸,接着与张引向东逃往武原。尉元令骑兵飞驰追击,斩首八百余级。武原剩下的敌军八千余人,拒战不降。尉元亲自穿上甲胄,率军四面攻击,突破王穆之的外营,杀伤敌军大半,缴获其辎重车辆五百余辆,用来供给彭城诸军。然后尉元收兵缓战,给敌军让开一条逃路。王穆之率领残余部队逃到张永军中。张永势挫力竭,尉元乘胜围住下磕,攻打其南门,张永就弃城连夜逃遁。孔伯恭、薛安都趁势追击,当时正逢大雨雪,泗水冰冻,张永只得弃船而逃。尉元预测张永一定会奔逃,就亲自率领众军,拦截他的逃路,南北两面奋力追击,大败张永军于吕梁山东。斩首数万级,向北追击六十余里,敌军死者相互枕藉,手足冻断者十之八九。生擒刘..的使持节,都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宁朔将军,益阳县开国侯垣恭祖;龙骧将军、羽林监沈承伯等。张永、沈攸之轻骑逃走得以幸免。缴获船车、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刘..的东徐州刺史张谠据守团城,徐州刺史王玄载据守下邳,辅国将军、兖州刺史樊昌侯王整,龙骧将军、兰陵太守桓忻驱掠附近的百姓,据险自固。尉元派人前去抚慰晓喻,张谠和青州刺史沈文秀等人都派使者前来传达归诚之意,王整、桓忻相率归附朝廷。
尉元向皇帝上表说:“彭城仓廪已经空虚,百姓面有饥色,请求运送冀、相、济、兖四州之粟,取张永所丢弃的船只九百艘,沿清河运到,可以用来济救新近归附之民。”显祖听从了他的意见。尉元又上表请求分兵设置戍所,进而平定青、冀一带。又上表说:“彭城是贼军的重要边城,如果没有粮食储积和强兵防守,就不可能得以巩固。倘若储备粮草、广置戍所,即使刘..之军全部出动,也不敢觊觎淮北之地。这是自然的形势。”皇帝下诏说:“等待后军到来,根据情况加强防守。青、冀方面已经派遣军队援助,须待平定之后,再运军粮。”尉元又进表说:“臣受命出任边疆,历经寒暑,进无邓艾一举之功,退无羊祜保境之略,虽然淮、岱大捷,但民情尚未安定。臣由于智力愚劣,只能委以辅佐之任,假如事情应当向皇上传达,不敢不具表上奏。臣前次上表陈说由于下邳是水陆交汇之地,早先计划消灭此地敌军,派兵屡次征讨,还是没有将其平定。然而彭城、下邳之间音信并未断绝,而且彭城这里的人,原先居住于贼境,心里还依恋故土。动辄互相诳骗蛊惑,希望侥幸实现非分之望,南边来的音信消息,因道路阻塞而不能到达,虽然下邳已经穷困窘迫,但仍然不肯归降。彭城之民任玄朗从淮南来到镇所,说刘..部将任农夫、陈显达领兵三千,前来巡视宿豫。臣就在当天,秘密派出侦探,前去验证其虚实,正如任玄朗所说的那样。臣想要亲自出城攻击他们,因为粮食尚未运到,又怕新归附的民众生变,就派子都将于沓千、刘龙驹等率步骑兵五千,准备前去攻击。但军人滞留时间太久,逃亡的人很多,相互煽动,没有坚固之志,兵器也遭毁坏,没有一件能用。臣闻征伐他国事关重大,古人也认为很难,功业虽然可以成就,但必须妥善谋划才能行动。如果敌人进攻彭城,必须从清水、泗水经过宿豫,到下邳;进攻青州,其路线也从下邳入沂水,经过东安。这就是敌方用兵的要领。现在我们如果首先平定下邳,占领宿豫,戍守东安,那么青、冀各镇就可以不攻而克。如果四处不降服,即使占领了青、冀,当地百姓心怀叵测,仍然怀着侥幸之心。臣愚蠢地认为最好是解除青、冀的军队,首先平定东南之地,断绝刘..北顾之意,根绝百姓南望之心。夏季水势虽盛,没有渡口和道路可以凭借;冬季道路虽然畅通,没有高城可以固守。像这样,那么淮北之地自然可以占领,一劳而可以永逸。现在虽然气候日趋炎热,还是可以行军,兵贵神速,久停就会生变。倘若天降大雨,也许可以凭借水路交通,运输粮草增加兵力,为大举进攻作好计划。就怕靠近淮水的民众,幡然改变他们的意图,青、冀二州,终究不能占领。臣与同僚属吏共同商议,都认为此事可行。如果隐瞒而不向朝廷陈述,就怕要承担造成失败损失的责任;向上陈述而得不到验证,又恐造成诬罔之罪。只有上天审察裁断,看到臣的愚劣忠诚之心。”
刘..又派沈攸之、吴忄喜公率领将士数万人,从沂水、清水进发,想要援助下邳。尉元派孔伯恭率领步骑兵一万拦拒敌军,并且把沈攸之所部被俘的手足伤残、冻伤体弱、以膝行走的人,全都遣送回去,用来挫伤敌军的士气。又向朝廷上表请求增派军队。皇帝派遣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前去支援尉元。慕容白曜到达瑕丘时,不巧患病。刚好泗水枯竭,贼军不能前进,慕容白曜也就不再往前走了。孔伯恭大败贼军,沈攸之、吴忄喜公等人快马逃走。尉元写信给刘..的徐州刺史王玄载,明示其得失祸福。王玄载连夜狼狈逃走,宿豫、淮阳的守敌都弃城而逃。于是朝廷派南中郎将、中书侍郎高闾率领一千骑兵,与敌方张谠相对为东徐州刺史;中书侍郎李璨与敌方毕众敬相对为东兖州刺史。用以安抚初来归附的百姓。朝廷授任尉元为都督徐、南、北兖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淮阳公,持节、散骑常侍、尚书等职仍然照旧。皇帝诏令尉元说:“贼将沈攸之、吴忄喜公等驱率蝼蚁之众,进犯下邳,你战绩显著,果敢刚毅,智勇奋发,从水陆进行拦截阻绝,及时予以摧垮消灭,淮水以北,荡然清宁安定。这全都是元帅谋略有方,将士尽忠效力的结果,朕对此极为赞赏。对所占领的诸城要害之处,应当分兵设置戍所,以抚慰安定民心。现在正想要清荡吴会一带,悬挂旌旗于秣陵城,至于用兵所应注意的事项,作战形势的进攻与防守,你应好好加以考虑和策划,一切动静随时上报朝廷。”
当时徐州有个妖邪之人假称姓氏为司马,字休符,自称晋王,煽动蛊惑百姓。尉元派部将追击斩掉了这个人。皇兴四年(470),显祖下令征召尉元回京赴西郊庙祀,不久又回到所镇守的徐州。延兴元年(471)五月,暂授尉元为淮阳王。延兴三年(473),刘昱的部将萧顺之、王敕鉞等人率领部众三万人,入侵淮北诸城,尉元分别派遣诸将,迎敌抗击,将其打败。尉元给朝廷上表说:“淮阳郡上党县令韩念祖刚刚到任的时候,当地旧民反叛南逃,县中全无一人。令其进行安抚招集,韩念祖爱民如子,从南边回来的百姓费系先等人先后归附,县中民户到达二百多户。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进言说,韩念祖善于安抚百姓,廉洁奉公,恳请韩念祖前去任睢陵县令。如果能派这个人去,必定能够招集叛离的民众,成立一个县。”显祖下诏说:“树立君主是为人民,民情既然如此,可以听从他们的请求。”尉元喜欢宣扬下属的长处,就像以上所述的那样。太和初年(477),高祖征召尉元回京任内都大官。不久尉元出任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开府、统万镇都将,很得边地民族的人心。太和三年(479),高祖进封尉元的爵位为淮阳王,对他以朝廷元老之礼相见,特许他乘坐人力车、拄拐杖入朝。
萧道成自立为帝之后,派遣许多间谍,煽动新近归附的百姓,以致不法之徒,四处蜂起。朝廷因为尉元早已威名四震,就召他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征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大都将,其余官职如故,总率诸军前往征讨。尉元征伐五固的贼将桓和等人,全都平定了他们。东南部清宁太平,远近都来归附。尉元入朝任侍中、都曹尚书,迁任尚书令。太和十三年(489),尉元进位为司徒。太和十六年(492),按照条例降低所封庶姓人的王爵,封尉元为山阳郡开国公,食邑六百户。尉元上表说:“臣于天安初年,奉命总领军事,开拓安定淮北,如今海内已经平定,仍旧忝任徐州刺史。素餐尸禄,已有多年,那个地方的安危,我全都了解。经常考虑彭城是水陆交通的要地,长江南部用兵作战,莫不凭仗它而威逼各方。国家之大计,都要预谋在前。况且臣刚刚占据徐州之地,青、齐地区尚未平定,黄河以南的百姓仍心怀杂念。刘..派张永、沈攸之、陈显达、萧顺之等人先后多次企图攻取彭城,以连接青、兖。只是由于彭城已经巩固,张永等人都被摧垮。现在计议,那里的戍兵,多是胡人,臣先前镇守徐州的时候,胡人子都将呼延笼达由于犯了罪,就发动叛乱,纠集胡人,一时间人情蠢蠢欲动。幸赖朝廷威灵远布,罪人得以诛戮。又有团城子都将胡人王敕鉞负罪南叛,常怀奸邪之图,狡猾地引诱同党。依我愚诚的看法,应当以彭城的胡人军队换取南豫州迁徙来的兵卒,让其转到彭城戍守;又以中州的鲜卑人增补充实兵员人数。这样做最为适宜。”皇帝下诏说:“你所陈述的事,非常符合时宜。”
这一年,尉元因为年老频频上表请求告老退休。八月,皇帝下诏说:“尉元年迈位尊,见识深远,屡次上表告退。我因为尉元公秉持道德,清廉谦虚,胸怀公正隐忍,仁慈雅爱之心深广,计谋高深可以依仗,方才委付以治民之政,任用他安抚百姓,他多次上书告退,还是违背他的宿愿。但他谦虚的光辉愈加坚固,再三请求情意深切,倘若不屈从其崇高的愿望,又何以成全他的美德呢。我已经准许他辞官退休,主管者可以下表到州里,按照礼制满足他的心愿。”尉元于是来到朝廷辞谢,高祖在殿庭接见他,命在殿前设宴慰劳他,赐给他玄冠素服。皇帝又下诏说:“大道者凝虚,至德者谦让,所以后王效法幽深的义理用来统御天下,圣人崇尚谦虚的光辉而降下美德。所以天子尊养年老致仕的人,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三老,像对兄长一样对待五更,用以明孝悌于万国,垂教化于天下。若非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谁能处于三老五更的地位?所以五帝崇尚德望,三王求讨诤言,如若求得一人,相同于古之贤哲,衰乱时代的群老,有谁能够胜任?德才与圣哲相近的人就难以推举,靠近中等的人才就容易挑选。朕虽见识虚寡,德行也不及先哲,五更三老的选拔,尚可以挑选到这样的人。前任司徒、山阳郡开国公尉元,前任大鸿胪卿、新泰伯游明根都是功臣元老,明智公正忠诚朴素,年轻时显露英风,老年时铺展雅迹,官位显赫于台省,告老归终于私第。可算得是善始善终,真乃旷世之贤人。尉元八十岁,应处于三老之重;游明根以七十之龄,可充任五更之选。”于是皇帝养三老五更于明堂,国老庶老于阶下。高祖对三老再拜,亲自袒衣、切割牲肉,执爵进酒,进送食物;对五更行直身肃拜之礼,赐给国老、庶老不等的衣服。接着尉元进言说:“自从天地初开,五行施则,人之所崇尚的,莫重于孝顺。然而五孝六顺,是天下之所先,望陛下重视此道,用以教化四方。臣已经衰老,不能走动很远,但耳闻心想所及之事,不敢不竭尽我一片诚心。”高祖说道:“孝顺之道,是天地之根本,现在三老对我所说的话,我当铭记在心里。”游明根进言说:“至孝可以通达神灵,至顺能够感动幽冥,所以《孝经》里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这样则孝顺之道,无所不通。望陛下记取此道,用以帮助黎民百姓。臣年老志朽,见识昏昧,存于心中的思虑,不敢不尽言。”高祖说道:“五更帮助三老说明重要的规范,铺展盛德之音,朕应当克制自己遵循礼教,以便来日授之于民。”典礼完毕,就赐予他们步挽一乘。皇帝下诏说:“尊尚三老五更,古今圣主都是一样;钦佩年高者尊敬有德者,明哲之人都共同遵循。朕虽然不崇尚玄风,见识并不睿智,但要秉承先哲的教诲,遵循礼法的意旨。所以以德推崇三老,以善敬立五更,使三老如父得以昭彰,五更如兄得以显露。前任司徒公尉元、前任鸿胪卿游明根都以其谦冲之德告退,以其美好气量归老,所以尊司徒公为三老,事鸿胪卿为五更。虽然三老五更不是官职,耄耋之年没有俸禄,但其实际地位已经极为尊贵,应当给以特殊的供养。三老可给予上公的俸禄,五更可给予元卿的俸禄,供食之待遇,也与其例相同。”
太和十七年(493)七月,尉元病重,高祖亲自前往探视。八月,尉元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高祖下诏说:“尉元一生高风亮节,为人宽和淳厚,仁爱之风显著,内怀超群的武略,外有和美的仪容。从少到老,功勋备至,历奉五朝,美誉四方,在南炫耀着河淮之功,在北光照着燕然的德业,鲁宋缅怀他的仁爱,中台记载他的道德。真可谓立身备于本末,行道著于始终,功勋书于玉牒,恩惠结于民心的人啊。于是五福久集于身,辞官归老。谦让之德已经昭彰,远近之人流传歌咏,卒于三老之位,是我四方之典范。原说他能更加长寿,能长久辅佐王业。谁料天不遗老,阖然长逝。朕怀念他的功勋思念他的美德,心中无限悲痛伤感。但由于戎事缠身,恨不能对他极尽礼节。可赐予布帛丝织物二千匹、棺木与葬器、朝衣一套,并替他营造坟茔墓地。”朝廷给尉元定谥号为景桓公。用特殊的礼仪厚葬尉元,赐给羽葆鼓吹、假黄钺、班剑四十人,赐帛一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