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八十七
轉運鹽鐵總敘
皇朝自武德永徽以後。姜行本。薛大鼎。褚朗。皆以漕運上言。然未能通濟。其後監察御史王師順。運晉絳之粟。於河渭之間。增置渭橋倉。自師順始也。
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為水運使。大興漕事。
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言。請依舊法。敖倉於河口立輸場以受米。置河陰縣。及河陰。柏崖。集津三門倉。鑿崖開山。以車運數十里。積於太原倉。以利漕運。上從之。拜耀卿江淮轉運使。仍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蕭炅為之副。轉運鹽鐵之有副使。自此始也。耀卿主之三年。凡運六七百石。省陸運之傭三千萬。舊制。東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輿。運而西至於陝。三百里率兩斛計傭錢千。此耀卿所省之數也。明年。耀卿拜侍中。而蕭炅代焉。二十五年。運米一百萬石。二十九年。陝郡太守李齊物。鑿三門山以通運。闢三門巔。踰巖險之地。俾負索引艦。昇於安流。自齊物始也。
天寶二載。韋堅代蕭炅。以滻水作廣運潭於望春之東。而藏舟焉。是年。楊釗以殿中侍御史為水陸運使。以代韋堅。先是。米至京師。或砂礫糠秕。雜乎其間。開元初。詔使揚擲而較其虛實。揚擲之名。自此始也。
十四載八月詔。水陸運宜停一年。天寶以來。楊國忠王鉷皆兼重使。以權天下。故轉運之事。自耀卿以降。罕有聞者。
肅宗初。第五琦始以錢穀得見。請於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輕貨以濟軍食。遂拜監察御史。為之使。乾元元年。加度支郎中。尋兼中丞。為鹽鐵使。於是始立鹽鐵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鹽。立監院官吏。其舊業戶洎浮人。欲以鹽為業者。免其雜徭。隸鹽鐵使。盜煮私鹽。罪有差。亭戶自租庸以外。無得橫賦。人不益稅。而國用以饒。明年。琦以戶部侍郎同平章事。詔兵部侍郎呂諲代之。寶應元年五月。元載以中書侍郎代呂諲。是時。淮河阻兵。飛輓路絕。鹽鐵租賦。皆泝漢而上。以侍御史穆寧為河南道轉運租庸鹽鐵使。尋加戶部員外。遷鄂州刺榷。以總東南貢賦。是時。朝議以寇盜未戢。關東漕運。宜有倚辦。遂以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京兆尹度支鹽鐵轉運使。鹽鐵兼漕運。自晏始也。二年。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依前充使。晏始以鹽利為漕傭。自江淮至渭橋。率十萬斛傭七千緡。補綱吏督之。不發丁男。不勞郡縣。蓋自古未之有也。至今為法。晏既至江淮。以書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