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十下
原闕 今照四庫全書本增補
藉田
貞觀三年正月癸亥。親耕藉田。舊唐書太宗本紀。
太宗貞觀三年正月。親祭先農。躬御耒耜。藉于千畝之甸。初。晉時南遷。後魏來自雲朔。中原分裂。又雜以獯戎。代歷周隋。此禮久廢。而今始行之。觀者莫不駭躍。于是祕書郎岑文本。獻藉田頌以美之。初。議藉田方面所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藉田于南郊。諸侯于東郊。晉武帝猶于東南。今于城東置壇。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書云。平秩東作。則是堯舜敬授人時。已在東矣。又乘青輅推黛耜者。所以順于春氣。故知合在東方。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于東郊。蓋其宜矣。于是遂定。自後每歲。常令有司行事。舊唐書禮儀志。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農。遂以耕藉。前享一日。奉禮設御坐於壇東。西向。望瘞位于壇西南。北向。從官位于內壇東門之內道南。執事者居後。奉禮位于樂縣東北。贊者在南。又設御耕藉位于外壇南門之外十步所。南向。從耕三公諸王尚書卿位于御坐東南。重行西向。以其推數為列。其三公諸王尚書卿等非耕者。位于耕者之東。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御位西南。東向北上。尚舍設御耒席于三公之北。少西。南向。奉禮又設司農卿之位于南。少退。諸執耒耜者。位于公卿耕者之後。非耕者之前。西向。御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諸王尚書卿各三人。合耒耜九具。以下耒耜。太常卿各令藉田農人執之。皇帝已享先農。乃以耕根車載耒耜于御者間。皇帝乘車。自行宮降大次。乘黃令以耒耜授廩犧令橫執之。左耜寘于席。遂守之。皇帝將望瘞。謁者引三公及從耕侍耕者。司農卿與執耒耜者。皆就位。皇帝出就耕位。南向立。廩犧令進耒席。南北向。解韜出耒。執以興。少退。北向立。司農卿進受之。以授侍中。奉以進。皇帝受之。耕三推。侍中前受耒耜。反之司農卿。司農卿反之廩犧令。廩犧令復耒于韜。執以興。復位。皇帝初耕。執耒者皆以耒耜授侍耕者。皇帝耕止。三公諸王耕五推。尚書卿九推。執耒者前受之。皇帝還入自南門。出內壝東門。入大次。享官從享者出。太常卿帥其屬耕于千畝。皇帝還宮。明日。班勞酒于太極殿。如元會。不賀。不為壽。耕田之穀。斂而鍾之神倉。以擬粢盛。及五齊三酒。穰稿以食牲。耕田稿。先農唐初為帝社。亦曰藉田壇。唐書禮樂志。
永徽三年正月丁亥。耕藉田。唐書高宗本紀。
丁亥。親享先農。御耒耜。率公卿耕于藉田。賜群官帛各有差。冊府元龜。
乾封二年正月。行藉田之禮。躬秉耒耜而九推。禮官奏陛下合三推。上曰。朕以身帥下。自當過之。恨不終千畝耳。文獻通考。
初。將耕藉田。閱耒耜。有雕刻文飾者。謂左右曰。田器農人執之。在乎樸素。豈尚文飾乎。乃命撤之。
儀鳳二年正月乙亥。耕藉田。唐書高宗本紀。
帝親耕藉田于東郊。禮畢。作藉田賦以示群臣。三年五月。幸藉田所觀區種。手種數區。冊府元龜。
景雲三年。親耕藉田。通考。
則天時。改藉田壇為先農。舊唐書禮儀志。
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議曰。周頌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禮。天子為藉千畝。諸侯百畝。則緣田為社。曰王社侯社。今曰先農。失王社之義。宜正名為帝社。太常少卿韋叔夏。博士張齊賢等議曰。祭法。王者立太社。然後立王社。所寘之地。則無傳也。漢興已有官社。未立官稷。乃立于官社之後。以夏禹配官社。以后稷配官稷。臣瓚曰。高祖立漢社稷。所謂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謂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官社為帝社。故摯虞謂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晉或廢或寘。皆無處所。或曰二社並處。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氏皆曰。王社在藉田。案衛宏漢儀。春始東耕于藉田。引詩先農。則神農也。又五經要義曰。壇于田。以祀先農。如社。魏秦靜議。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晉太始四年。耕于東郊。以太牢祀先農。周隋舊儀及國朝。先農皆祭。先農于帝社。配以后稷。則王社先農。不可一也。今宜于藉田立帝社帝稷。配以禹棄。則先農帝社並祠。協于周之載芟之義。欽明又議曰。藉田之祭本王社。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