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广告x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一)六镇含义及北魏的设防问题

用"六镇"这个名词,应注意它的时代性,不然,便不能了解它的含义。六镇原指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沃野,后来变为北方城镇的总称,"六镇"应该是六镇及其他。

关于六镇的起源,前人每注童六镇的设立,在北御柔然。吾人研究六镇,不仅应注意防北,而且应注意防南;不仅应注意防边,而且应注意六镇对南北朝乃至隋、唐历史的影响。六镇起兵最大的现实问题,在改变了北朝的历史。

北魏之初,设防的范围,据《元和郡县图志》一四云州条云-"后魏道武帝又于此建都,东至上谷军都关,西至河,南至中山溢门塞"匕至五原。地方千里,以为甸服。"

甸服四面都在设防之列。北魏在尚未取得青徐的时候,南方威胁比之于北方柔然的威胁,似乎还要重一些,因此必须防南。《魏书》五八《扬播传》埘弟《椿传》云:

"除定州剌史。自太祖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威摄。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戌.一军兵才千余,然主帅如故,费禄不少,椿表罢四军,减其帅百八十四人。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椿以电兵惟输此田课,更无徭役,乃至闲月,即应修治,不容复劳百姓。椿亦表罢,朝廷从之。"

传中明言道武帝南平中山之后,"多置军府,以相威摄","八军之兵,渐割南戌"。可见当时南边军府之多,南防之重要。传中还说到杨椿所在的定州有屯兵八百户,这种屯兵从何而来呢?考《魏书》卷四下《世祖纪下》太平真君五年六月云:"北部民杀立义将军、衡阳公莫孤,率五千余落北走。追击于漠南,杀其渠帅,余徙居冀、相、定三州为营户。"

同书卷七上《高祖纪上》延兴元年冬十月云:

—丁亥,沃野、统万二镇敕勒叛。诏太尉,陇西王源贺追击,至袍罕,灭之,斩首三万余级,徙其遗迸于冀、定、相三州为营户。"

延兴二年三月又云:

"连川敕勒谋叛,徙配青、徐、齐、兖四州为营户。"同书七下《高祖纪下》太和二十一年六月云:"壬戌,诏冀、定、濂、相、济五州发卒二十万,将以南讨。"

这说明配降人为营户,是北魏的旧制。定州的屯兵便是这种营户。营户不限于哪一州或哪几州,而是各州都有。州置营户为北魏防守要害的政策。冀、定、相等州配置营户,正是为了防南,且如《魏书》太和二十一年所云,有利于发卒南讨。由此可以了解破六韩拔陵起兵失败后,北魏何以置六镇降附二十万人于冀、定、瀛三州。《北史》一六《太武五王传广阳王深(渊)传》(参《魏书》五八《杨播传》附《杨津传》)云-"先是別将李叔仁以(破六韩)拔陵来逼,请求迎援,深赴之,前后降附二十万人。深与行台元慕表求恒州北别立郡县,安置降户,随宜暖资,息其乱心,不从。诏遗黄门侍郎杨昱分散之于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