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一〉从州郡领兵到罢州郡兵
州郡领兵与罢兵,在魏末晋初,与封建制度的实行与否,关系密切。《三国志,魏志》一五《司马朗传》记述了州郡领兵的由来,其言云:"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
可见魏末晋初之所以实行州郡领兵,是因为五等之制未复。后来,晋武帝分封诸王,州郡领兵的制度便失去了依据。只是因为孙吴未平,才暂时保留。
罢州郡武备与行封建制度,是西晋政治上的两件大事,影响至巨。这里先说罢州郡武备。《世说新语,识鉴类》刘注:"涛居魏晋之间,无所标明,尝与尚书卢钦言及用兵本意。武帝曰:'山少傅名言也。'"(引《名士传》)
"咸宁中,吴既平,上将为桃林、华山之事,息役弭兵,示天下以大安。于是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时京师犹讲武,山涛因论孙吴用兵本意。涛为人常简畎,盖以为国者不可以忘战,故及之。"又云:"永宁之后,诸王构祸,狡虏起,皆如涛言。"(引《竹林七贤论》》
《名士传》谓山涛与卢钦言及用兵本意,在做少傅时。武帝称之为"山少傅名言"。《竹林七贤论》则谓平吴、罢州郡兵以后,京师《洛阳)犹讲武,山涛因而论及孙吴用兵本意。他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