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是不同的。不同处是: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亲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谯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魏、晋的兴亡递嬗,不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
按《晋书》一《宣帝纪》云:
"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将军钩,字叔平。钩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偶,字元异。儁生京兆尹防,守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据此可知河内司马氏自东汉司马钧以来,世代为将军、守、尹。司马懿(追溢为晋宣帝)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信仰的是儒教。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钩的事迹,略见于《后汉书,西羌传》。祖父司马偶、父司马防的事迹,略见于《魏志,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兹引述如下,并略加铨释。
《后汉书》一一七《西羌传》略云:
"安帝永初元年,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明年冬,(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县名,属汉阳郡),尚军大败,死者八千余人。于是滇零等自称天子于北地。元初二年春,遣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督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师虎牙都尉耿溥、右抉风都尉皇甫旗等合八千余人,又庞参将羌胡兵七千余人,与钧分道并北击零昌。参兵至勇士(县名,厲天水郡)东,为杜季贡所败,于是引退。钩等独进,攻拔丁奚城,大克获。杜季贡率众伪逃,钩令光、恢、包等收羌禾稼,光等违钧节度,散兵深人,羌乃设伏要击之。钩在城中,怒而不救,光并没,死者三千余人。钧乃通还,坐征,自杀。"
《三国志,魏志》一五《司马朗传》裴注引司马彪
《序传》云:
"朗祖父儁,字元异,博学好古,……乡党宗族咸景附焉。位至潁川太守。父防,宇建公,……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铬阳令、京兆尹,一…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一…有子八人,朗最长,次即晋宣帝也。"
然则,河内司马氏起家于司马钧的征西芜。司马钧是武将,到司马儁"博学好古",司马氏已成为士大夫阶级了。司马防"父子之间肃如",是服膺儒教的一种表现。
服膺儒教的豪族的出现,在东汉时代,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非止河内司马氏而已。例如汝南袁氏,《后汉书》七五《袁安传》略云: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三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汝南袁氏自袁良以来,世传《孟氏易》,为东汉的名族。再如弘农杨氏,《后汉书》五四《杨震传》略云-
"杨展,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弘农杨氏自杨宝以来,世传《欧阳尚书》,也是东汉的名族。
服膺儒教的河内司马氏,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属于同一个阶级,他们都是地方上的豪族。汉、魏主要的士大夫,其出身大抵为地方豪族。伹也有出身于小族的,因为政治立场和思想信仰与豪族相同,可划为一个阶级。如山涛,《世说新语政事类》"山公以器重朝望"条刘注引虞预《晋书》云"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祖,本郡孝廉。父曜,冤句令。涛早孤而贫,少有器量,宿士犹不慢之。年十七,宗人谓宣帝(司马懿曰:'涛当与景(司马师〉,文《司马昭)共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