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南朝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东晋,二为宋、齐、梁,三为胨。东晋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协力所建,宋、齐、梁由北来中层阶级的楚子与南北士族共同维持,陈则为北来下等阶级(经土断后亦列为南人)与南方土著掌握政权的朝代。
东晋之际,北来士族与东吴本地士族在种族、地域、文化、宗教、社会阶级、名教观念及实际利益上,虽有冲突,但可调和。东吴士族对中州士族有一种羡慕与钦佩的心'清,此或由于孙吴与西晋均为世族专政,在阶级上一致使然。从《抱朴子,吴失篇》可知孙吴士族亦极奢侈贪鄙(见本书第一篇)。然建业不及洛阳局面大,故孙吴士族对洛阳士族在钦羡之余,处处都欲仿效洛阳士族。《抱朴子,外篇》三《讥惑篇》讲到吴地士族在书法、语言乃至于哭上,都学"中国"。其言云:
"余谓废已习之法,更勒苦以学中国之书,尚可不须也,况于乃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郸之步,而有匍旬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令忽然无复念之情。……又闻贵人在大哀,或有疾病,服石散以数食,宿药势以饮洒,为性命疾患危笃,不堪风冷,帏帐茵辨.任其所安。于是凡琐小人之有才力者,了不复居于丧位,常在别房,高床重搏,美食大饮,或与密客引满投空,至于沉醉,曰:'此京洛之法也/不亦惜哉!"
吴人这种钦羡、仿效,对于东晋立国于江左,极为重要。
晋既平吴,武帝曾以"吴人趑睢,屡作妖寇'',岂"吴人轻锐,难安易动"策华谭,华谭的对策是:"吴始初附,未改其化",非为"吴人易动"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阎阐,进其贤才,待以异礼"。(《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