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孙恩、卢循之乱,可从社会阶级、宗教信仰、地理关系等方面来谈。先说孙恩、卢循、徐道覆所属的社会阶级。
孙恩在本书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中曾经提及。他是赵王司马伦的谋士琅邪孙秀的族人。孙秀本为琅邪小吏,供给使。潘岳之父潘芘为琅邪太守,他曾遭到潘岳的"蹴蹋"。潘岳"不以人遇之"。(《世说新语,仇隙》注引王隐《晋书》〉他得志是随赵王司马伦造反。司马伦失败,孙氏的命运可知。琅邪孙氏本属低下的阶级,何况又出了一个叛逆孙秀。孙恩世居南方,与其他南来下层北人一样,经过土断,巳变成南方的低下阶级。但他的叔父孙泰却是东晋的一个将军、太守,并以五斗米道,得到了三吴士庶的信仰。孙恩是他的继承者。
卢循。《晋书》卷一〇《卢循传》云: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司空从事中郎湛之臂孙也。"
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附卢志子《谌传》云:
"谌名家子,早有声誉,才离行洁,为一时所推。俺中原丧乱,与清河崔悦、颍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卢氏为范阳涿人,是范阳名族。但到卢谌,"沦陷非所",在后赵做了官,此之谓"婚宦失类"。子孙过江晚。北人晚渡江的,必婚宦失类,而婚宦一旦失类,即为社会所鄴视,不论其往者是否为名族。如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