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正文·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孙恩、卢循之乱,可从社会阶级、宗教信仰、地理关系等方面来谈。先说孙恩、卢循、徐道覆所属的社会阶级。

孙恩在本书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中曾经提及。他是赵王司马伦的谋士琅邪孙秀的族人。孙秀本为琅邪小吏,供给使。潘岳之父潘芘为琅邪太守,他曾遭到潘岳的"蹴蹋"。潘岳"不以人遇之"。(《世说新语,仇隙》注引王隐《晋书》〉他得志是随赵王司马伦造反。司马伦失败,孙氏的命运可知。琅邪孙氏本属低下的阶级,何况又出了一个叛逆孙秀。孙恩世居南方,与其他南来下层北人一样,经过土断,巳变成南方的低下阶级。但他的叔父孙泰却是东晋的一个将军、太守,并以五斗米道,得到了三吴士庶的信仰。孙恩是他的继承者。

卢循。《晋书》卷一〇《卢循传》云: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司空从事中郎湛之臂孙也。"

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附卢志子《谌传》云:

"谌名家子,早有声誉,才离行洁,为一时所推。俺中原丧乱,与清河崔悦、颍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卢氏为范阳涿人,是范阳名族。但到卢谌,"沦陷非所",在后赵做了官,此之谓"婚宦失类"。子孙过江晚。北人晚渡江的,必婚宦失类,而婚宦一旦失类,即为社会所鄴视,不论其往者是否为名族。如杨佺期,《晋书》八四《杨全期传》略云:

"弘农华阴人,汉太尉展之后也。曾祖准,太常。自至准,七世有名德。祖林,少有才望,值乱没胡。乂亮,少仕伪朝,后归国,终于梁州刺史,以贞干知名。佺期自云门户承籍,江表莫比,有以其门地比王珣者,犹恚恨.而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恒慷慨切齿,欲因事际以逞其志。"

同书九九《桓玄传》又云:

"佺期为人骄悍,常自渭承籍华胄,江表莫比,而玄每以寒士裁之。"

排抑晚过江、婚宦失类的士族人物,在江东是一个普遍瑰象、非止杨牷斯一人。《资治通鉴》一二四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七月语及:"时江东王、谢诸族方盛,北人晚渡者,朝廷悉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皆不得践清涂。"

杜预之后、散骑常侍杜坦曾对晋孝武帝说:他本是"中华高族",西晋丧乱,失世杜耽(预子)"播迁凉土,世业相承,不殒其旧,直以南渡不早,便以荒伧賜隔"。"圣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孝武帝默然不应。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连皇帝也不能改变。与孙恩一同起兵的卢循便属于杨佺期、杜坦一类。在江东士族心目中,他们只是荒抢。

琅邪孙氏自孙秀至孙恩"世奉五斗米道",在《晋书》一《孙恩传》中有明言。范阳卢氏是不是五斗米道信徒呢?此点关系到卢循与孙恩的结合,需要一论。

按《三国志,魏书》二二《卢毓传》注引《卢谌别传》,称卢循为"妖贼帅",《晋书》一〇《卢循传》称卢循"娶孙恩妹",从这两条材料已可见卢循之必为五斗米道信徒无疑。卢谌《卢循的曾祖)的伯祖卢饮,曾官琅邪。(《晋书》四四《卢钛传》有"累迁琅邪太守"之言。)而琅邪是五斗米道的发祥地之一,于吉、宫崇、孙秀都是琅邪的五斗米道徒。卢谌的从母又是刘琨的妻子(见《晋书》四四《谌传》〉。当赵王司马伦执政之时,"琨父子兄弟并为伦所委任"。刘琨曾"与孙秀子会率宿卫兵三万距成都王颖"。(《晋书》六二《刘琨传》)本书第四篇说过,赵王伦的废立,为西晋末年天师道的活动之一。卢谌既与赵王伦的死党刘琨为姻戚,而伯祖卢钦又曾为琅邪太守,是其家世环境殊有奉天师道即五斗米道的可能。从卢循娶五斗米道徒孙恩之妹为妻来看,疑范阳卢氏也是世奉五斗米道.与孙氏同为五斗米道世家。否则,南朝士族婚嫁最重门第,以范阳卢氏的奕世高华,虽曾婚宦失类,亦不致与妖寒的又《晋书》八《废帝海西公纪》云:

"咸安二年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初欲从之,纳保母谏而止。因叱左右缚之,龙惧而走/'许龙或即许迈同族,卢悚者即卢循同族,提出以见东晋末年天师道与政治之关系。

徐道覆。《魏书》九七《岛夷刘裕传》有"琅邪人徐道覆"之谓。实际徐道覆当为东海人。东海与琅邪甚近,均隶徐州。东海徐氏郡望颇高,在南北朝时出过不少有名的人物。《南史》三二《张耶传》有"东海徐文伯"、徐嗣伯。徐文伯之父徐道度为兰陵太守,以善疗疾有名于宋文帝之时。祖徐秋夫,仕至射阳令;曾祖徐熙,仕至濮阳太守。亦以医术著名。徐文伯与徐嗣伯为从兄弟,得家传医学。《北史》九《艺术传下》又有《徐謇传》及徐褰从孙《之才传》。徐赛为徐文伯之弟。徐之才为徐雄之子,徐文伯之孙,以医术著名于北齐,位至待中、太子太师。东海徐氏自徐熙以来,世传医学。此当与天师道有关。《南史,徐文伯传》称徐熙"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瓠飆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从中不难看出东海徐氏精医术及与天师道的关系。

与孙恩、卢循一道起兵的徐道覆,其为五斗米道信徒,可以无疑。徐道覆象卢循一样,表面似贵族,然过江晚,婚宦失类《徐为卢的姊夫》等于寒人。

《资治通鉴》一一五晋安帝义熙六年称卢循"所将之众,皆三吴旧贼,百战余勇,始兴溪子,拳捷善斗,未易轻也"。《何无忌参军殷阐语)除宗教信仰外,此与后来陈霸先用三吴土著、始兴溪子(如侯安都)为武将正同。"三吴旧贼"是指原孙恩所部而言。这里所要谈的是孙恩何以能在东晋末年起兵于江东?

关于这个问题,要明白东晋末年五斗米道在江东的发展,特别要明白五斗米道在江东上层阶级中的发展。

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后,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父子当政,政治十分腐败,世族的奢侈,直追西晋贵族,下层吴人由于"役、调深刻"(闻人奭语,见《晋书》六四《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十分痛苦。孙恩的叔父孙泰在江东行五斗米道,孙泰"浮狡有小才,诳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求福庆"。他得到了下层旲人的信仰。更有进者,上层吴人甚至连皇帝孝武帝、当政者司马道子父子也信仰他。《晋书,孙恩传》在说了百姓敬仰孙泰之后,又说-"王珣言于会稽王道子,流之于广州。广州刺史王怀之以泰行郁林太守,南越亦归之。太子少傅王稚先与泰善,言于孝武帝,以泰知养性之方,因召还。道子以为徐州主簿,犹以道术眩惑士庶。稍迁辅国将军、新安太守。…一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骤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之,会稽世子元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

这说明司马道子虽从王珣之言,暂流孙泰于广州,但后来仍召还任用。曾以之担任主簿、将军、太守等职。孝武帝、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以下许多官吏之所以都对孙泰青眼相看,是因为他们都需要五斗米道。司马道子与五斗米道的关系,在《晋书》八四《王恭传》中还有一条记载。

"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氏有服食之术,常衣黄衣,状如天师。道子甚悦之,令与宾客谈论,时人皆为降节。恭抗言曰:'未闻宰相之坐有失行妇人。'坐宾莫不反側,道子甚愧之。"

这说明司马道子之厚爱孙泰或五斗米道,在于五斗米道有"服食之术",得之可以长生。如此秘术,如能求得,虽降节于五斗米道失行妇人,又有何惜?其他官吏之爱敬五斗米道,亦可作如是观。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求孝武帝及会稽王司马道子所以信仰五斗米道的缘故;孝武帝与会稽王为兄弟,关于他们的出生,《晋书》三二《孝武文李太后传》有云:

"始简文帝为会榷王,有三子,俱夭。自道生废脚,献王早世,其后诸姬绝孕将十年。帝令卜者扈谦筮之。曰:'后房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其一终盛晋室。'时徐贵人生新安公主,以德美见宠,帝常窠之有娠,而弥年无子。会有道士许迈者,朝臣时望多称其得道。帝从容问焉,答曰:'当从扈谦之言,以存广接之道。'帝然之,更加采纳。又数年无子。乃令善相者召诸爱妾而示之,皆云:'非其人。,又悉以诸婢瞜示焉。时后为宫人,在纺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既至,相者惊云:'此其人也。'帝以大计,召之侍寝,遂生孝武帝及会稽文孝王及鄱阳长公主。"

《真诰X涵芬楼重印道藏本)八《甄命受》第四又云:

"我按九合内志文曰: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园虚内鲜,重阴含索。亦皆檀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按后注云:"凡云公者,皆简文帝为相王时也。"〉试可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天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微著之兴,常守利贞。此玄人之秘规,行之者甚验。

六月二十三中侯夫人告公。《孝武壬戌生。此应是辛酉年。;

灵草荫玄方。仰感旋曜精。洗洗〈诜诜)繁茂萌。重德必克昌。紫截夫人作?

福和者当有二子。盛德命世福和似是李夫人贱时小名也。今《晋书》名俊容。二子即孝武并弟道子也。按,俊容,《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作陵容,当据此改正。〉同夜中候告。

〈右三条杨书。又掾写。丌'《太平御览》六六六引《太平经》又云:"濮阳者不知何许人。事道专心,祈请皆验。简文帝废世子无嗣时,使人祈请于阳。于是中夜有黄气起自西南,遥堕室。尔时李皇后怀孝武。"《刘敬叔《异苑》四亦载此事。》据上引简文帝求嗣的事,可知孝武帝及会稽王司马道子,皆长育于天师道环境中。简文帝字道万,其子又名道生、道子,俱足证其与天师道的关系。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所以然之故,虽不能详知,要是与宗教信仰有关。孝武帝名曜,字昌明,其名字皆见于上弓I《真诰》紫薇夫人诗中。此诗为后来附会追作,或竟实有此诗,简文即取其中之语以名其子,皆可不必深论。但可注意的是天师道对于竹的为物,极称赏其功用。琅邪王氏世奉天师道,世传王子默好竹(见《世说新语,简傲》、《太平御览》三八九弓I《语林》及《晋书》八〇《王徽之传》等),疑不仅为高人逸致,或亦与宗教信仰有关。

晋代天师道(五斗米道)传播于世胄高门,本为隐伏的势力,若渐染及于皇族,则政治上立即发生巨变。西晋赵王司马伦的废惠帝而自立,是其一例,前已证明。东晋孙恩之乱,其主因亦由于皇室中心人物早成天师道的信徒。《晋书,孙恩传》在谈到孙泰深得东晋统洽者敬仰后,曾云:

"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柞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于时朝士皆惧泰为乱,以其与元显交厚,咸莫敢言。会稽内史谢垴发其谋,道子诛之。恩逃于海。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故就海中资给。恩聚合亡命得百余人,志欲复仇。及元显纵暴吴会,百姓不安,恩因其骚动,自海上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会稽谢铽、吴郡陆瓌、吴兴丘、义兴许允之、临海周弯、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等凡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

这是孙泰叔侄起兵经过。据此可知孙泰欲起兵,是因为五斗米道不仅巳取得江东庶民而且已取得江东士族的信仰。孙泰所集徒众,是三吴的士与庶。孙泰虽然来不及发动,但他的侄儿孙恩毕竟发动了。起来响应孙恩的陆瓌,出于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谢铖,出于会稽四姓之一的谢氏:丘跬出于吴兴著姓丘氏;他们都是士族。在孙泰欲起兵之前,五斗米道已成为一种隐伏于朝野的大势力。乘天下兵起,皇帝中心人物耽溺于五斗米道的秘术,孙泰叔侄认为足可发动徒众,一试锋芒。孙恩、卢循之乱,因此发生。换言之,五斗米道向士族特别是向垒室中心人物传播成功之日,也就是五斗米道的教主及上层人物(多半是如同陆瓌、谢铖等的士族人物)最理想的发动叛乱之时。

孙恩、卢循起兵的五斗米道特征,表现得很突出,需要作些解释。《晋书,孙恩传》略云:

"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诸贼皆烧仓麋,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財货,相率聚于会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篇盛嬰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刘裕与刘敬宣并军蹑之于郁洲,恩遂远进海中。及桓玄用事,恩复寇临海,太守辛景讨破之。恩穷珐,乃赴海自沉,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

同书八四《刘牢之传》写:

"恩浮海奄至京口,战士十万,楼船千余。闻牢之已还京口,乃走郁洲。"

郁洲为孙恩栖泊之所。《抱朴子,内篇》四《金丹》云:

"海中大岛屿,若徐州之郁洲。"(郁洲,在今江苏省灌云县东北,昔为岛屿,今己与大陆连接。)又《水经注》三〇淮水篇云:

"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在梧徙此云.山中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之叙《述初賦》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咴非己及也/"据此,可知郁州之地为神仙居处,而适与于吉、宫崇的神书(《太平清领书;所出处至近。孙恩、卢循武力以水师为主,所率徒党必多习于舟楫之海畔居民。其以投水为登"仙堂",自沉力成"水仙",来源于五斗米道尸解之说。尸解有刀、兵、水、火之解。(见《太平御览》六六四《道部,尸解》引《登真隐块》〉孙恩以投水为成水仙,是水解之说。尸解于孙恩之所以表瑰为水解,与滨海地区琅邪五斗米道的发生、发展有关。孙氏本出琅邪,而琅邪为于吉、宫崇神书所出之地。水仙之说为海滨宗教之特征。西晋末年赵王司马伦之败,孙秀等"或欲乘船东走人海",(《晋书》五九《赵王伦传》〉即后来其族人孙恩败则入海,返其旧巢之惯技。明乎此,则知孙恩、卢循之所以为海屿"妖贼",是因为有环境的熏习,家世的遗传,非一钥一夕偶然遭际所致。

孙恩"号其党曰长生人,"。按《太平经》有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太平经抄》甲部八天师道之为教,"咸蟝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魏书》一一四《释老志》〉天师道徒有以"长生"为名的。汉有阴长生,晋有范长生。天师道所追求的便是长生。所谓"长生人",意即天师道或五斗米道的"种民",是宗教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