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二万二千一百八十一

八陌麦

  总 叙

  【温华琐碎录】

  麦属阳,占四时。秋种夏收。西北麦经霜雪,南方少雪,故面有毒也。又曰:麦属阳,故宜干原。稻属阴,故宜水泽。又曰:麦最宜雪。谚云:冬无雪,麦不结。

  【说文】

  曰,周所受来牟也。一麦二缝,象其芒刺之形。天所来也。麦乞,音纥坚麦也。麦贝小,音琐小麦也。屑覆也。麦差,磨麦也。麦商,麦覆屑也。十三斤为三斗,从商声。,煮麦也。麸,麦白煮也。稍,麦茎也。

  【范子计然曰】

  东方多麦,南方多稷,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所宜也。

  小麦

  【广雅】

  小麦,禾来也。小满前熟。曰蚤白麦,曰松蒲麦,秃芒如松房,曰娜麦,穗如大麦而米则小麦也。皆小麦之别。

  【农书】

  《王祯谷谱》:小麦磨面,可作饼饵。饱而有力。若用厨工造之,尤为珍味。充食所用甚多。故《春秋》惟麦禾不收则书之。盖重其阙也。

  【广志】

  虏小麦其实大麦,形有二缝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语曰:湖猪肉,郑禾来熟。山堤小麦至黏弱以贡御。又有半夏小麦。

  【番阳志】

  小麦有赤白二种,其别有青秆,有白蒲,有大青,有齐头黄,又有僧头,本浙种,皮厚而无芒。

  【台州府志】

  小麦,有赤麦,白麦,早齐鼠狼黄之名。

  【保宁府图经志】

  本府所产小麦,不及淮浙之美。其成面而色黑。

  【太平志】

  小麦五种,春二月可种短管,赤壳,白壳,和尚。以穗光得名

  【濡须志】

  小麦四种:蚤白、中白、晚白、和尚。

  【新安志】

  小麦则有长麦,麸厚而面多。

  【王恽玉堂嘉话】

  马云汉说,大庚麦无芒,圆大,谓之和尚麦。

  【本草】

  《名医别录》:小麦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麴,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燎也。作面,则温,明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尔。《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拆云,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麴黄蒸。女麴,完小麦为之,一名麦儿,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宋开宝本按《陈藏器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熟麸冷,宜其然也。河渭已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嘉本按罗本云:以作炒,微寒,主消渴止烦,以作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食痔。萧炳云:麦酱和鲤鱼食之,令人口疮。《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陈藏器云:麸味甘寒无毒,和面作麴,止泄痢,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和醋蒸,抱所伤折处,止痛散血。人作面,第三磨者凉,为近麸也。小麦皮寒内熟。又云:麦苗味辛寒,无毒,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麦苗上黑微,名麦奴,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又云:面味甘温,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性拥热,小动风气。又云:女麴,一名麦儿子,按麦儿子与黄蒸不殊。黄蒸温补消诸生物,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皆六七月作之。苏又曰:磨破之,谓当完作之,亦呼为黄衣,尘绿者佳。孟诜云:小麦平服之止渴,又作面有热毒,多是陈之色,作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脉。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下足,助五脏,久食实人。又云:麦黄暖,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罨。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疸人绞汁服,并利小肠。作吃,甚益颜色。《图经》曰:麦有大麦、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