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二千十七
二十有友
师 友
【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繁弱,封父之弓。《左傅》封父之繁弱,钜与拒同。黍不为来。《史记》苏秦说韩王曰:貂子少恃力能拒来。司马贞吉弓弩势足以拒于来敌者也。然而不得排扌敬,巨京反则不能自正。排扌敬,传正弓弩之器桓公之葱,太公之阙,文王之录,庄君楚庄王之胸。阖闾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砺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骅骝骐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然而前必有御辔之制,后有鞭策之威,加之以造父之驭,然后一日而致千里也。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靡,谓相顺从也。或曰:靡,磨切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汗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其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在左右,靡而已矣。
【文选】
杨雄《羽猎赋》神圣建道德以为师,友仁义以为朋。《文选序》大姬公之籍,孔子之书,与日月俱垂人伦之师友。
【聱偶子】
学非师而功益劳,友非人而过益滋。是以古之君子,从师而后言,顾友而后行。故其先鲜矣。
【性理会元】
《师友篇》:三代而上,师友出于学校,三代而下,师友出于圣贤。学校不古存,圣贤不古若。而天下学者师非其师,友非其友矣。古者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中和孝友为之教,诗书礼乐为之造。士之由于学校者,皆知师之可尊,友之可敬。薰陶亲炙,至于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岂非学校之功欤?愚故曰:三代而上,师友出于学校者,此也。三代衰,学校废。吾夫子设教于洙泗之上,七十子枢衣于杏坛之下。圣人为之师,颜曾为之友。求退由进,师过不及。一经缶卢锤,皆为成德之士。岂非圣贤之力欤?愚故曰:“三代而下,师友出于圣贤者,此也。自孟喜背师而天下不知师,郦寄卖友而天下不知友。籍氵是师韩子也,不能保其不叛,柳子厚友崔李也,意向稍偏,则甘心舍所学以从彼焉。愚于此益叹夫学校之不古存、圣贤之古若也吁。
【周子通书】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此略承上章之意,其理虽明,然人心蔽于物欲,鲜克知之。故周子每言之详焉。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是以君子必隆师而亲友。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周子于此一意而屡言之,非复出也。其丁宁之意切矣。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此处恐更有由师友字属下句。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此重此乐,人亦少知之者。
【朱子语录】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若中间二十分工夫,自用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正是之,则所益厚矣。
【陆象山语录】
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人若是求师取友之心泛泛,则可见其平日工夫亦是悠悠,泛爱众而亲仁,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古人之于师友,其切如此。
【刘炎迩言】
或叹无严师畏友。曰:非无也,未之见也。有严师教亦不行,有畏友谏亦不入,近世流俗之患也。徇俗而忘己,从流而失正,斯师友也何严畏之有?
【黄庭坚豫章集】
《答何静翁书》:今世民之师师不知行道以先觉觉民,学校之教不知明道以启迪后。故学者不知重道而尊师,士亦不复论学而取友。
【尹和静言行录】
学问须是要从师,然赖朋友相成处甚多。师只是开其大端,又体貌严重,若于从容闲暇之际,委曲论难,须是朋友便发明得子细。
【孟子】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惠公,费邑之君也。师所尊也,反所敬也,事我者所使也。
【史记】
世家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故群俊竞至。
【西汉会要】
平帝即位年幼,选置师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经高行为孔氏师,京兆尹金钦以家世忠孝为金氏友。
【西汉书】
《名臣赞》:董仲舒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
【东汉书】
孔融造李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旧恩乎?融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李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李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为师友。位长乐少府。王烈,太原人,以颖川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太丘学。见烈器业过人,难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烈察孝廉,三府辟并不就。
【北史】
后周冠隽,为镇东将军西安县男,少为司徒崔光所知。光命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