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顯德二年春正月辛未朔,帝不受朝賀。辛卯,詔:「在朝文班,各舉堪為令錄者一人,雖姻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若在官貪濁不任,懦弱不理,竝量事狀重輕,連坐舉主。」乙未,詔:「應逃戶莊田,竝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稅租:如三周年內本戶來歸者,其莊田不計荒熟,竝交還一半;五周年內歸業者,三分交還一分;五周年外歸業者,其莊田除本戶墳塋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諸州,應有陷蕃人戶,自蕃界來歸業者:五周年內來者,三分交還二分;十周年內來者,交還一半;十五周年來者,三分交還一分;十五周年外來者,不在交還之限。」

  二月戊申,遣使赴西京,賜太子太師致仕侯益、白文珂、宋彥筠等茶藥、錢帛各有差,仍降詔存問。壬戌,詔曰: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處身者不能無過失,雖堯、舜、禹、湯之上聖,文、武、成、康之至明,尚猶思逆耳之言,求苦口之藥,何況後人之不逮哉!

  朕承先帝之靈,居至尊之位,涉道猶淺,經事未深,常懼昏蒙,不克負荷。自臨宸極,已過周星,至于刑政取舍之間,國家措置之事,豈能盡是,須有未周,朕猶自知,人豈不察。而在位者未有一人指朕躬之過失,食祿者曾無一言論時政之是非,豈朕之寡昧不足與言邪?豈人之循默未肯盡心邪?豈左右前後有所畏忌邪?豈高卑疏近自生間別邪?

  古人云:「君子大言受大祿,小言受小祿。」又云:「官箴王闕。」則是士大夫之有祿位,無不言之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