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卷 第 十 七
賊盜凡一十三條「疏」議曰:賊盜律者,魏文侯時,里悝首制法經,有盜法、賊法,以為法之篇目。自秦漢逮至後魏,皆名賊律、盜律。北齊合為賊盜律。後周為劫盜律,復有賊叛律。隋開皇合為賊盜律,至今不改。前禁擅發兵馬,此須防止賊盜,故次擅興之下。
248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並免;餘條婦人應緣坐者,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異。 「疏」議曰:人君者,與天地合德,與日月齊明,上祗寶命,下臨率土。而有狡豎凶徒,謀危社稷,始興狂計,其事未行,將而必誅,即同真反。名例:「稱謀者,二人以上。若事已彰明,雖一人同二人之法。」大逆者,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反則止據始謀,〔一〕大逆者謂其行訖,故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言「皆」者,罪無首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注云「子妻妾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部曲不同資財,故特言之。部曲妻及客女,並與部曲同。〔二〕奴婢同資財,故不別言。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並免緣坐。注云「餘條婦人應緣坐者,準此」,謂「謀叛已上道」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并「告賊消息」,此等之罪,緣坐各及婦人,其年六十及廢疾亦免。故云「婦人應緣坐者,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異」,雖與反逆人別籍,得罪皆同。若出繼同堂以外,即不合緣坐。〔三〕
即雖謀反,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斬;謂結謀真實,而不能為害者。若自述休徵,假託靈異,妄稱兵馬,虛說反由,傳惑眾人而無真狀可驗者,自從祅法。父子、母女、妻妾並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