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新版地垫
广告x

《景岳全书》·卷之十八理集雜證謨

怔忡驚恐經義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詳前脾胃門

  陰陽應象大論曰: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金匱真言論曰: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

  脈解篇曰:陽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舉痛論曰:驚則氣亂。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陰所至,為驚惑惡寒戰慄,譫妄。少陽所至,為驚躁瞀昧暴病。

  五常政大論曰:委和之紀,其發驚駭。

  至真要大論曰:少陽之復,大熱將至,驚瘛欬?,心熱煩躁。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甚則入肝,驚駭筋攣。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陰陽別論曰: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

  大奇論曰:肝脈騖暴,有所驚駭。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陰陽應象大論曰:腎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藏氣法時論曰:肝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舉痛論曰:恐則氣下。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本神篇曰: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壽夭剛柔篇曰:憂恐忿怒傷氣。

  五臟生成篇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調經論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論怔忡怔忡之病,心胸築築振動,惶惶惕惕,無時得寧者是也。然古無是名,其在《內經》則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在越人,仲景則有動氣在上下左右之辨,云:諸動氣皆不可汗下也。凡此者,即皆怔忡之類。此證惟陰虛勞損之人乃有之。蓋陰虛于下,則宗氣無根,而氣不歸源,所以在上則浮憾于胸臆,在下則振動于臍旁。虛微者動亦微,虛甚者動亦甚。凡患此者,速宜節欲節勞,切戒酒色。凡治此者,速宜養氣養精,滋培根本。若或誤認為痰火而妄施清利,則速其危矣。外傷寒門論下,條附有動氣辨,宜參證之。

  論驚恐驚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