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宋史》·吕本中传
吕本中字居仁,元..年间宰相吕公著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著十分喜爱他。吕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独自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祖父吕希哲从师于程颐,吕本中见闻都很熟悉。稍长,与杨时、游酢、尹火享交游,三人中或有疑异,吕本中未曾苟同。因吕公著遗表恩泽,被授予承务郎。绍圣年间,党争兴起,吕公著被追贬官,吕本中也受到牵连。
元符年间,任济阴主簿、秦州士曹掾,辟举为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靖康改元,迁任职方员外郎,因避父亲嫌疑奉祠。父亲去世,为之守丧,守丧完毕,召任祠部员外郎,因病请求离职。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
绍兴六年(1136),召赴朝廷,特赐他进士出身,擢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太监李琮失掉料历,高宗因为他是原王府旧人,不用保任特给他。吕本中说:“如果因异恩别给,不是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体’。”高宗见命令被收回,很高兴,令宰臣对他说:“自今以后有什么意见,只管说。”
阶州草场监官苗亘因贪赃败露,诏令处以黥刑,吕本中上奏:“近来官吏犯法贪污,多被处以黥刑,但四方遥远,其中不免冤枉,怎么能够全部知道?以后觉察他是无辜,即使想平反,又怎么能做到呢?如果祖宗以来曾用此刑,那么绍圣权臣当政之时,士大夫死无遗类已经很久了。希望斟酌用常刑处罚,不要让奸臣以后世为藉口。”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绍兴七年(1137),高宗巡幸建康,吕本中上奏说:“当今的计策,必须先从事恢复故土的大业,求取人才,宽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广开直言之路,使人人得以尽情上达。然后训练军队选拔将帅,增军上游,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能动摇之势,伺敌有隙,可一举而克。如果只有恢复大业的志向,而没有相应的对策,国家根本未强大,恐怕会产生其他祸患。现在江南、两浙地区赋税日益增加,乡里疲敝,倘若遭到水旱之灾,坏人起而发难,不知道朝廷怎样对付?近来臣僚中劝说兴师问罪讨伐金朝的,不可胜数,看他的言辞固然十分理直气壮,但考察实际却难以实行。大概进言的人,同朝廷的利害绝不相等,言论没有实现,事情没有成功,便脱身离去。朝廷设施失当,谁能承担责任?鸷鸟将要出击时,必先隐藏形迹,现在朝廷对于进取没有丝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到敌境,使敌人得以事先准备,这不是办法。”又上奏“:江左形势险要之地如九江、鄂渚、荆南各路,应当驻屯重兵,选派重臣。吴时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藩篱门户,希望精择守将,以备紧急,那么江南自守之计就齐备了。”
太监郑谌退休时特命复出,得到掌管军队的官职。吕本中说“:陛下进临江浒,将有所作为,现在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至,反而用郑谌为统兵官,这是为什么?”命令于是作罢。吕本中以疾病请求奉祠,直龙图阁、知台州,没有到任,主管太平观。召任太常少卿。
绍兴八年(1138)二月,吕本中任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金派使者前来讲和,有关部门计议接待礼品,吕本中说:“使节前来,正当表示俭朴节约,客馆供应如果务求充裕欢悦,正好引发敌人侵我之心。况且成败大计,本不在此,关键在于我政治得失,兵财强弱,希望诏令有关部门让供应不要缺乏就行了。”
当初,吕本中同秦桧同做郎官,两人相交甚欢。秦桧担任丞相之后,私自引用官员,吕本中封还除目,秦桧指示他依照画字认可,吕本中最终没有听从。赵鼎一向主张元..学说,认为吕本中为吕公著后代,又为范冲推荐,所以深相知许。恰逢《哲宗实录》写成,赵鼎任仆射,吕本中草拟制书,其中有句说:“合晋、楚之成,不如尊王而贱霸;解散牛、李之党,不如明是而去非。”秦桧大怒,对高宗说:“吕本中接受赵鼎指使,看到和议不成,自为脱身之计。”指使御史萧振弹劾罢免他。提举太平观,去世。学者称呼他为东莱先生,赐谥号“文清”。
著有诗二十卷,深得黄庭坚、陈师道笔法,《春秋解》十一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