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三部分·求本

持枢①

[原文]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注释]

①持枢:枢是门扉的轴。持,把握。掌握住行动的枢纽,才能控制行动的规律。

[译文]

持枢,就是掌握行动的关键,控制事物的规律。比如春季耕种,夏季生成,秋季收割,冬季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作规律。不可悖反这一自然规律,而例行逆施,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即使成功一时,也终究必败。

由此而知,人君也有他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他要组织百姓生产生活,教养万民,收获,储藏等。也不能违抗这些规律,如果背逆客观规律,即使表面上看似强大,也必将衰弱。这是客观规律,是人君必须遵守的大纲纪。

[解析]

鬼谷子在本篇中特别强调决策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倒行逆施,违反客观规律的,即使成功一时:也终究必败,决策的中心就是掌握行动的枢纽、关键,控制事物的规律。决策要对形势、时局、环境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诸葛亮错用马谡守街亭,不久即为魏将张郃领兵攻占。诸葛亮顿足长叹,急命关兴,张苞各领兵三千去武功山小路,作疑兵,防止魏兵继续进攻。命张翼领兵修整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令大军暗地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再令马岱、姜维去山谷中埋伏,准备为大军断后,诸葛亮安排已毕,便自领五千兵剑西城县搬运粮草,准备撤退。就在这时,哨兵前来报告,说:“司马懿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在侧,所领的五千士兵已有半数搬运粮草先走了,只有二千五百人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皆面如土色,心想这次算完了,二千五百人如何能抵挡敌人的十五万大军呢?

诸葛亮登城远望,只见魏兵果然分为两路,向西城县浩荡而来,所过之处,尘土蔽日,诸葛亮立即传令:“赶快把所有的旗子藏起来,所有士兵守在城中别动,不可随便行走及高声喧哗,否则格杀勿论。立即打开四门,每一门安排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模样打扫街道。如魏兵到了,切不可随便乱动,我自有妙计退敌。”说罢,诸葛亮披上鹤氅;戴上头巾,带着两名童子走到城楼之上,凭栏而坐,弹起琴来。

再说,司马懿的前锋部队来到城前,见了诸葛亮如此安排,不敢进兵,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便命令大军原地待命,自己亲自飞马来看。

果然看到诸葛亮焚香弹琴,笑容可掬。左边有一个童子手待宝剑,右边有一个童子手持拂尘。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扫地,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司马懿看罢大疑,急命前军作后军,后军作前军,赶快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手边真的没兵,所以故作此态吧?”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若进兵,便中了他的计了。”于是,两路魏兵全部退走了。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大笑而起,众官此时尚在惊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到了丞相您,他便退兵而去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诸葛亮说:“司马懿一生谨慎,不敢冒险。见我如此安排,必然怀疑我设有埋伏,所以才撤退了。我也不愿冒此大险,只是事不得已,只好冒险一次。”众官一听,心里恍然大悟,齐声说:“丞相的用兵,果然是神鬼莫测。如果是我们,早就弃城逃跑了。”诸葛亮笑着说:“我也不是不想逃跑,只是我军只有二千五百人,如果弃城逃跑,肯定逃不了多远就会被司马懿抓住了。所以,只好用空城计冒险吓走他。”

宏大的构想,战略行动的发起,都要依据对时局、环境的分析而定。即使小范围的谋略也必须进行审时。审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谋决策正确与否。谋略发展史证明,善于审时度势,是高明谋略家的特征。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清晰透彻地分析环境与洞察形势,是确定奇特方案的基石。谋略审时论,要求谋略主体必须站在时代的舞台上考虑问题,根据社会发展大趋势考虑,即使是宏大谋略也不能跨越历史发展阶段。

在决策中,能做到认识时代,自然按时代要求谋划各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应当学会从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分析社会和世界。其次,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性质和特点后,就应自觉注意使自己的虑谋施谋指导思想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符合历史发展。

战国时,东胡、西胡等与赵国临近的游牧民族,善于骑射,经常派出骑兵侵扰赵国边境,劫掠财物,虏夺人口,严重地破坏了赵国的安宁。当时的赵国,在匈奴和秦国的威胁之下,军队仍然沿用先秦以来的兵车为主的战法,既无法对付机动灵活的匈奴骑兵,也无法对抗秦的军队。为了挽救危机,壮大赵国,赵武灵王决心进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本来是项军事改革,就是在装备上要问胡人学习,脱掉原来的宽袍大褂,扔掉战车,穿上举动灵便、骑射自如的窄袖短衣,推广胡人骑马作战的战术和训练方法。可是这一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许多囿于旧俗的老臣们的强烈反对。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就托病不出,加以对抗。他认为“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是忘记祖宗的大逆不道之行。

赵武灵王无奈,便亲自去拜访他,指出变革的重要性:“兵不强难以守边,国不壮不能拒敌,怎么能陋古而违背了先王的大志,讨厌变服却忘记了为先王雪耻,怎么行呢?”赵武灵王终于说服了公子成,并且赐给他一套胡服,让他穿着上朝,接着便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他本人也着短装,束皮带,执皮鞭,跃马引弓操练骑兵。胡服骑射,果然使赵国日益强大,遂兵发中山,灭掉了中山国,同时又北代林胡,楼烦,西抗强秦,东击燕齐,赵国称雄一时,其他各国也纷纷效尤,车战旧法从此废止。

“胡服骑射”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军事改革,从移风易俗角度看也是一次政治改革。任何改革都会遇到旧的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的抵制,在习惯势力面前,应该勇于进取。胡服骑射的意义远远超出赵国强大起来的事实本身。